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万更求订阅!)(4 / 12)
逆反行为,会在两年以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
通常有六种情况: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错事后缺乏自信心;经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
研究人员用曲线图来记录两个值,即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值和子女受体罚后的暴-力-值。
儿科医生们发现,两年以后,这两个值变得越来越接近,即体罚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们将之称为“剂量关系”或“作用关系”。
研究人员建议,减少甚至消除体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的暴-力-程度。
当然,许多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的人,在长大后并没有变成虐-待-儿-童的人,或变成消沉郁闷的人。
这就像是人会得病一样,在适当的“治疗”或环境因素下,患病者会逃脱病魔的威胁。
与经常体罚孩子相反,婴儿得到更多的拥抱和抚摸,孩子长大后就会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并善于调节自己。
个中奥秘为,拥抱和抚摸会使孩子大脑中激素水平明显不同,其结果是体内“压力激素”水平较低。
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2、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
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腼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
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
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
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强求,甚至强制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