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很‘二’的动作(4 / 12)
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控制爱情忠诚度,从而使二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姻激素与爱情激素会相互补充,可两者不会一直保持,每当人的大脑倦怠时它们即会减少或消失,这段时间大约是七年左右,之后人可能会对这段爱情产生否定,寻找新的“刺激”,这即是“七年之痒”的缘由。
而人是高级智慧生物,与其它动物截然不同,若二人以智慧去面对这一阶段,也懂得经营婚姻,一旦度过后则会使爱情升华为亲情,这种相濡以沫之情则不会使爱情消失。
切记,无论如何面对每一场恋爱都要认真对待,真爱与否唯有用心体会才能发现,也许多数人一生也无法遇到真爱或与之走到一起,可即便不是真爱能与你共度一生的人也实属不易啊!
几十年来,人们围绕“七年之痒”是否存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早的相关资料见于50年前金---西的性学报告,即在2000名已婚男子中,有40%的人声称他们在第一次婚姻中便开始寻求婚外性关系,其中大部分人发生在婚后前五年,与此同时有20%的已婚女性承认有婚外性关系,其中半数是在婚后第七年之前。
另外,在联合国的一份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统计年鉴显示,结婚的第四年是离婚的高峰期。
一份由米国宾---夕---法---尼---亚州某大学进行的调查,共访问了4000对夫妇并跟踪了20年之久,结果显示:婚后14年才是夫妻或情侣感情生活的重要关口,不少男女是在共同生活了14年后分道扬镳的。
至于那些成功度过“十四年之痒”的夫妻,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曾经想到过离婚,只不过因为子女、经济等问题以及对婚姻的责任感。才使他们留在了婚姻生活中。
纵观这些调查资料,到底是四年之痒、七年之痒还是十四年之痒并无定论,大部分研究资料比较认同的是随着婚姻生活的延续,特别是对那些过着单调、乏味夫妻生活的人来说,对现有婚姻生活特别是性生活失去兴趣和激情乃至感到厌倦的情况。似乎会或迟或早地到来。而这种感情变化是婚姻的大敌,有可能给人们的婚姻生活带来严重危机,使夫妻精心构筑的爱情大厦顷刻间坍塌,而这种情况,也许正是七年之痒这种婚姻概念或婚姻现象所包含的真正意义。
七年之痒产生的因素有很多:
一生活太寂寞
大多数离婚的夫妻都是因为分居两地,没有正常的性生活。感情不如最初充满激情。此时如果夫妻中一方耐不住寂寞,有了第三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