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很‘二’的动作(7 / 12)
尾巴做人。
那么,人们(起码是相当一部分人)何以会对原本充满甜情蜜意、浪漫温馨的婚姻生活心生厌倦呢?又何以厮守在自己的爱人身边却又见异思迁,甚至寂寞难耐而蠢蠢欲动呢?
过去对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一个答案,即归结于人的思想品质。现在看来,虽然在对待婚姻问题的态度上,有一些朝三暮四、喜新厌旧者不乏品质不良甚至生活堕落者,但如果把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婚姻现象统统归结为人的思想品质则是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其实这种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婚姻学家、心理学家、性---学家甚至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开阔了视野。
现今许多婚姻学家、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的接触越来越真实、全面、细致,神秘感逐渐消失,加之一系列生存问题接踵而至,人们疲于应付诸如社会、人际、职场、家庭和子女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会使日常的夫妻生活变得平淡无奇而黯然失色。
原本可能是新奇浪漫、如醉如痴的性---生活,也会因长年坚持同一位置、同一姿势和同一动作而变得单调、乏味,变成了例行公事,甚至成了一种义务和负担,而所有这些在长期婚姻生活中出现的情况,都可导致夫妻感情淡化,使婚姻关系面临潜在的危机。
有些著述者认为,所谓七年之痒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说,无论巧克力冰淇淋的味道有多么好,紫丁香花开得有多么香,风景区的山水多么美,我们最终对它还是会失去强烈的兴趣而变得淡漠。
他们还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娘手指上戴上了漂亮的婚戒,在婚礼后的头几个星期。她会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婚戒的存在,不停地看着它、转动着它,意识到它是戴在自己的手指上。
可是,一点一点地她会变得没有感觉,最后甚至感觉不到那个婚戒还戴在自己的手指上。而人对爱与性的感受往往也会如此。即随着时间的流逝使一切都变得习以为常,变得迟钝麻木。
米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在生物界中所有的雌性个体都担负着保存和延续物种的重要使命,这使得他们倾向于从雄性那里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因为只有这样产生的后代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存活。
他们认为。对于女性来说,四年之痒已作为一种程序编进了女性的基因,而这完全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另一份研究资料说,两性在爱恋时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