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可怜的崇祯(1 / 3)

陈勤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帝王彻底放下所有防备与尊严,嚎啕大哭。

他没有上前安慰,也没有出声打扰。

因为他知道,此刻的崇祯,不需要任何言语,他只需要宣泄,将积压在心底那块巨石般的情绪彻底倾泻出来。

他的目光落在崇祯那因剧烈哭泣而不断颤抖的、尚显单薄的肩膀上,心中不禁生出万千感慨。

细细算来,眼前的朱由检,登基时不过十六七岁,如今也才二十出头。

这个年纪,若是在他所在的现代,不过是个还在大学校园里,或许会为学业、为恋爱烦恼的年轻人。

可命运却将一副怎样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肩上。

临危受命,接手的是一个早已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的烂摊子。

天灾、人祸、党争、边患……如同无数条噬骨的毒蛇,缠绕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而更残酷的是,他或许是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在壮年时期,就清晰知晓自己和国家那近乎注定的、悲剧性未来的人。

他此刻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挣扎,不仅仅是为了延续大明的国祚,更是在与那段已知的、沉痛的历史命运抗争,是在为这个民族的未来争取一丝可能的转机。

这其中的压力、艰辛、孤独与心酸,外人又如何能够真正体会其万一。

站在不远处屋檐阴影下的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早已是老泪纵横,他用袖子不住地擦拭着滚落的泪水。

他是日夜伺候在皇帝身边最近的人,他太清楚万岁爷这两年来是怎么过的。

多少个深夜,御书房的灯亮到天明;多少次,他看着陛下对着奏章长吁短叹,甚至偷偷抹泪;那日渐消瘦的身形和眉宇间化不开的愁绪,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就连周围那些按刀肃立、如同泥塑木雕般的侍卫,以及一队正巡逻经过的禁军,也都听到了这无法压抑的悲声。

站岗的侍卫依旧保持着笔挺的军姿,但他们的头颅微微侧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紧握着刀柄的手指关节有些发白,心头跟着一阵阵发紧、泛酸。

巡逻的侍卫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沉默地望向台阶上那道蜷缩着的、在清冷月光下显得格外单薄和无助的身影。

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更像是一个被重担压垮了的、孤独的年轻人。

听着那压抑的哭声,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无尽无奈、刻骨心酸、难以言说的委屈、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以及长期压抑终于决堤的情绪,不少铁打的汉子也忍不住眼圈泛红,默默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