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2 / 3)
极少一部分人去过南方,大部分人有着比较重的乡土观念,希望能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打工。”
于惠娴听着他的讲述,没什么表情,在她的心目中,华夏到处都是贫困,区别不大。
“我想,成立一个劳务输出公司,把这批劳动力组织起来,可以按用人单位的要求,搞一些基础培训,节省他们的时间成本,我们的乡干部,可以跟队过去,方便管理,你们用起来是不是更省心?”
于惠娴点点头:“想法不错,我开始有点兴趣了。”
刘清明说:“可我并没有说服你,对吗?”
于惠娴坦然承认:“我是个商人,需要足够的利益。”
“也就是说,你要直接的好处?”
“可以这么说。”
刘清明摆出自己的条件:“如果根据招收工人的数量,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呢?”
“额外的?”
“额外的。”
于惠娴说:“你不在省委也不在市委,还能影响到云州的优惠政策?”
“如果能,你答应吗?”
于惠娴惊诧了,当她听到刘清明下去之后,其实已经失去了兴趣。
只是出于礼貌,以及之前接触时的感觉,想听听他会怎么说。
但现在,于惠娴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并不简单。
一个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有着无限的可能,她愿意结交。
“刘主任,你能用平等的方式和我进行商务谈判,而不是以势压人,我很意外。”
刘清明向她伸出手:“所以,你同意了?”
于惠娴也伸出手与他轻轻一握:“我们算是达成了一个意向性协议吧,项目还在谈,我需要等结果。”
刘清明表示理解:“那么,为了表示你的诚意,在一期项目里,给我一百个用工名额,也见识一下,我们乡的工作能力,怎么样?”
于惠娴笑了:“刘主任,你不当商人,是我们的幸运。”
刘清明哈哈一笑:“我也这么想。”
一期项目规模不小,一百个名额对于惠娴来说并不困难。
她确实想看看,刘清明的方式,有没有可取的地方。
就当是实验了。
两人商定,吃完饭,签订正式合同,为此刘清明把乡政府的公章都带上了。
接下来,两人聊了一些很轻松的话题。
刘清明的风趣幽默,让于惠娴更是感觉,这个年轻干部的与众不同。
吃完饭,刘清明突然问她:“四海集团之前的提议,你们鸿飞还有兴趣吗?”
于惠娴不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