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祸(8 / 15)

越春秋》说完,只听他道“……且说范蠡见那吴国已破,夫差身死,越王大仇已报,他却见着西施,两人自是彼此欢喜,更不待言。西施说道‘大夫,想不到你我还有相见之日’,她违心事贼,这些年心中甘苦无数,说罢掩面悲泣,便有要投湖自尽之意。范大夫却忙一把拦住,柔声道:‘西子,我这一生事业已尽,成败功过,且由后世评说,正要与你泛舟五湖,做一生一世的消磨,你如何却要自尽?’”

说着握了西施的手,一个高材谋士,一个绝代佳人,虽心中各有疮口,但俱识得这人间的苦,其余话便也不用多说了。当日范大夫便弃官而走,走前修书一封,寄与宰相文种。信上面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猎狗烹。越王为人为人刻毒寡恩,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君何不速去?’意思是鸟打完了,就是猎狗该杀的日子,功高骇主,不如功成身退。那文种还在犹疑,闭门苦思,忽然第二日,越王就叫人送来一把长剑,说道:‘文丞相送我灭吴七策,我只用了其中之三已灭了吴国,剩下四策何用?留在人间只怕也成国家大害,只有请文先生随先王去试行于九泉之下吧。’这分明是逼文种自杀了。文种长叹一声,只说了声‘悔不该’三字,便拨剑自刎。可怜一代名臣,终究魂归黄土,哪及得上范蠡的逍遥自在?列位,这范大夫的英资雄才,方略谋算,种种胸襟,怎不让人称羡?所以到了本朝神宗时,王安石丞相每回想起这位范大夫的为人立事,便不由长吟‘永忆江湖归白发,思回天地入扁舟’之句,数遍不止,以至于泪下。如今这吴江之上有一座三高亭,供着三位高人,范蠡、季鹰、陆龟蒙,为首的便是这范大夫了。

沈放听他说的虽言语粗陋,倒也不失事略大概,而且范蠡也一向为他所钦慕——此时不由叹了口气,想越王勾践虽毒,尚能容人到功成之后,而如今这昏君奸相,却终不能容岳将军至痛饮黄龙,叫人怎不扼腕痛恨!

那瞎子继续说他的煞尾,“列位,怎知范大夫这英魂烈魄,到如今千百年后,竟至无处容身了!”

沈放听了一奇,不知又有何惊人之谈?只听那瞎子说道:“那吴江的三高亭盖于吴地,算是从前吴国所属,没想今日却已变成了‘二高亭’,而非‘三高亭’了。——只为前日有位吴中学子曲遇鸿做了一首诗,道‘吴人不解亡国恨,却祠范蠡供大仇’,说范大夫本是吴国的大仇,吴中之人怎可供他?几个吴下书生公议,便将亭中范蠡神位撤去了”。

沈放听得心中冷晒,这般秀才只知翻千余年前老帐以充博雅,可惜虽记得夫差之仇,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