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零章 解释(2 / 5)
选择,为将来北伐清虏赢更得多一些准备时间。
对杨振来说,虽然与清虏的决战是难以避免的,是迟早都要发生,迟早都要面对的,但是能晚个一年两年是最好的。
因为他知道,原时空清虏伪帝h台吉的身T状况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就已经很差了,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秋天就Si翘翘了。
这一世,经历过几次失败打击,特别是经历了豪格之Si打击的清虏伪帝h台吉,身T状况b原时空更加不如,很可能会b原时空Si的更早。
也就是说,这一世,清虏伪帝h台吉能不能熬到崇祯十六年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杨振的心中,北伐清虏的最佳时机,应该是等到崇祯十六年h台吉将Si翘翘的时候再发起。
而且杨振相信,这一世没有了豪格的存在,同时也没有了代善的制衡,只要h台吉一Si,多尔衮必定压抑不住亲自上位的野心。
而只要多尔衮亲自上位,不管他成功与否,清虏内部必定会陷入混乱,甚至有可能发生火拼或者内战。
只要清虏内部陷入了混乱,不论结果如何,对杨振来说,都是灭亡清虏的绝佳良机。
一直以来,杨振在等待的,就是这种一击必杀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猎人在等待猎物向自己走来并进入自己S程的过程之中,最担心的,就是受到意外事件的g扰。
b如杨振,他最担心的就是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自己被崇祯皇帝勒令离开自己布局已久的关外战场,然後被困在关内战场,眼睁睁看着多尔衮完成整合。
或者,是在猎杀的时机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被崇祯皇帝勒令提前发起捕猎的行动。
这两种局面,不管是哪一个,都不是杨振所希望看见的。
而要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杨振就只能想方设法自己造势,以便掌握主动权。
也就是说,既然从各方面的形势来看,北伐清虏,与清虏决战,都是不可避免的,那麽不如g脆把北伐清虏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杨振之所以当众提出在崇祯十五年的四五月间预备北伐清虏,就是出於这样的考虑。
方光琛所提及的苏州府旱灾蝗灾与米价飞涨、流丐满道的情况,以及中州剿贼战场形势恶化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杨振的这个设想。
一方面,一向号称富庶甲於天下的江南地区,都已经这样了,那麽朝廷的财政崩溃,也就近在眼前了。
另一方面,在中州剿贼战场形势继续恶化的情况下,朝廷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