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四章 明言(4 / 6)

“一者,杨阁部病殁之後,关内流贼纷起,秦晋、中原、湖广、江淮,乃至於山东河北,遍地烽烟,朝廷若不调蓟辽关外兵马主力南下,已不足以平灭事态。

“二者,从宣大到蓟辽,以至於关外,备虏兵马多达十数万,尽皆为东虏所牵绊,十数万兵马空耗钱粮,年复一年,於情於理,岂能继续?

“三者,要调蓟辽与关外兵马南下平贼,非先平灭东虏不可,否则就是弃关外千里之地於东虏之手,列祖列宗,天下臣民,必不能容。”

说完了这些话,沈迅看着频频点头若有所思的杨振,停顿了一会儿,但见杨振始终不接话,於是又说道:

“此三者,天子难以言之於口,内阁难以诉之於众,本兵难以书之以公文,故而特遣沈某人过海前来金海镇面见都督。

“沈某此行肩负之钦差有二,其中宣旨嘉奖都督并押俘入京,只是其次,而以此次平虏之事商之於都督,方是头等要务。

“都督有何难处,也可说与沈某。沈某能为都督解答的,必定知无不言。沈某不能为都督解答的,必定转呈本兵,上奏御前。”

杨振见沈迅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登时觉得自己也没有继续端着架子故作畏难姿态的必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大人,与清虏决战辽渖,毕其功於一役的想法,是出自圣意,还是本兵之意?”

“圣意如此,本兵之意亦如此。关外兵马占用朝廷大笔钱粮,却迟迟不能平灭东虏,这个局面已不能再延续下去。”

“既然圣上之意,与本兵之意皆如此,本都督自当奉旨而行。然而——”

杨振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

而沈迅闻言,得知杨振愿意奉旨而行,顿时大喜,从座位上突然站起,冲着杨振躬身一揖,大声道:

“金海伯奉命唯谨,公忠T国,诚然国之g城也!此战平灭东虏,都督功业必将彪炳史册,如此,封侯之事,则易如反掌耳!”

“沈大人,你且等我把话说完——”

眼见沈迅这样说,好似平灭清虏已经板上钉钉一样,与此同时自己的条件还没提出来,杨振连忙打断他的话头,补充说道:

“朝廷若是执意要打决战,本都督自然不能不勉力为之,但是清虏可不是流寇,其建制立国,已有数十年,国朝自万历以来,屡次大军征讨,皆败多胜少,不能建其功。

“因此,本都督虽然愿意奉旨出兵,但是此战之成败关系重大,万一失败,辽西与金海数年之功毁於一旦,则一切大势去矣,届时恐怕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