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外表不重要(2 / 3)

且我国的多山多林地地形要求火炮机动性高,不能太重。66式战斗全重5.65吨,可由卡车或履带牵引车牵引,适合复杂路况;而同期西方155毫米牵引火炮重量接近6吨,且依赖专用牵引车。明显是152毫米火炮更适合中国不完善的公路网,部署灵活性更高。”

程时摇头:“那是当时的情况。现在情况变了。155毫米火炮曲射弹道灵活性更大。刚才我说的模块化装药、底排增程等技术也更容易被运用上。反正小口径的已经有122的了。刚才你也挺陆文渊同志说了,国家上还是以155mm火炮为主。”

郑拥军:“我们考虑一下。”

程时说:“我知道我们军工有了新目标,就是把落后的武器出口到周边国家。这些国家以前都是用的北约的武器,所以火炮炮弹都是155毫米口径。就算我们的火炮更好用,家为了不让仓库里的炮弹都报废也不会买我们的。所以我建议把口径做大。155毫米口径火炮的可以用152毫米的炮弹,反过来却不行。所以改进后,不会影响152毫米炮弹的使用,却可以扩大适用范围,提高客户接受度。”

陆文渊现在心里不止一点点惊讶了:我收回之前的话。这小子不但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也是提问的专家。比我跟郑拥军都强。

那人首长说:“诶,这小伙子是谁?真不错啊,懂得挺多的。”

林国栋:“这是我们的技术顾问,程时同志。”

因为炮兵部队一般都在比较偏僻荒凉的地方,所以这些首长们基本没见过程时。

但是他们却都听说过程时。

有人说:“哦,改手枪那个。”

另外一个:“不是,是在莫斯科偷图纸那个。”

还有一个:“不是,不是,是加工数控机床那个。”

程时哭笑不得:啊喂,你们这些老头的记忆都好零碎。有没有可能这些事都是我一个人干的呢。

郑拥军说:“好了。我们来看,今天的另外一个重头戏。90式122毫米轮式火箭炮。”

他示意了一下。

有人挥旗。

那边就有一辆炮车开了出来。

有个首长说:“豁,这不就是小卡车配炮筒吗?”

郑拥军:“别看样子不好看。这个可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武器。”

程时倒是对这个炮车更感兴趣。

因为它意味着中国从“仿制追赶”开始向“自主创新”转型。

后来从几次实战中,也证明了这个车挺实用的。

郑拥军继续介绍:“这个轮式炮车采用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