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金丝编织的绞索(3 / 4)

明哲果然将温羽凡推上副会长之位。

这位“瘟神”虽初至京城,还未入过协会半步,却早因一柄长刀杀出血路,江湖传言其“刀出惊鸿影,血溅不留名”。

会场虽有零星异议,诸如“外来者难服众”之类的嘀咕,却在蒋明哲拍桌震碎茶盏的脆响中,化作了青砖缝里的碎末。

戴宏昌顺理成章接掌财权,取代蒋明哲先前的财物总管之位,满场无人反对。在这个金条比拳脚更有分量的江湖,能捧出十二根刻字金条的人,自然懂得如何让账册上的数字跳舞。

至于管御风原先的分会总管一职,由蒋明哲旧部冯宜山接任。

冯宜山此人身形瘦如竹竿,常年攥着算盘珠子,协会三十六个分会的资源流转早被他摸得透熟。而且此人极为擅长为人处事之道,虽然在协会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坐上这个位置,也没人有异议。

当蒋明哲念出任命时,他袖口露出的“蒋记”刺青在气灯下一闪而过,像条滑入阴影的蛇。

轮到管御风时,蒋明哲特意提高声调:“管兄德高望重,特设立振武部,专司《新锐武者扶持计划》推行!”

鎏金卷轴展开时,“振武部总管”的烫金字样泛着冷光。

这番调动说是平调,实则将他架空:新部门的公章还未刻好,经费审批权却已攥在戴宏昌手里,所谓“主抓计划”,不过是让他在基层武者的期待与蒋氏财库的铁闸之间,扮演一个左右为难的小丑。

散会后,温羽凡倚着廊柱擦拭刀柄,望着管御风攥着任命状远去的背影,忽然低笑出声。他腰间的睚眦面具也像是咧开獠牙,仿佛在嘲笑这江湖的新规矩。

当“止戈为武”的匾额被镀上金粉,当武者的信仰可以明码标价,所谓“新班底”,不过是金元宝垒成的戏台,每个人都在扮演蒋明哲写好的剧本:

有人唱红脸收民心,有人唱白脸镇场子,而真正的主角,永远躲在金条堆成的幕布后,数着算珠上的血渍,笑看理想在铜钱眼里打转。

任职当日,温羽凡便走马上任。

他原以为,自己这个副会长不过是个挂名虚职,可当他走入昔日陈墨的办公室时,便对着案头如山的文件瞪圆了眼……

先不说堆成小山的《武馆开设区域审核表》《武者纠纷调解申请书》需要批阅,单是每日接连不断的琐事便足以让人头大:

张家新武馆开在李家武馆斜对角,两家人为“风水犯冲”要约架;

吴家公子嘲讽陈家公子修炼的《鹤型拳》是“花拳绣腿”,双方约战演武场;

王家护院醉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