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口诛笔伐(2 / 5)
媒体话语权的几位主编过从甚密,使得“武道威胁论”每天占据报纸头版与电视黄金时段。
某晚的深度访谈节目中,周愈民对着镜头展示一卷泛黄的《武德训诫》:“千年前,先哲便定下‘武不可滥’的铁律,如今改革却背道而驰。诸位不妨想想,当您的孩子在学校被练过武的同学欺负,当您的企业被武者帮派勒索保护费,这还是我们追求的太平盛世吗?”
温羽凡在武道协会的情报简报上看到周愈民的名字时,正与霞姐对坐饮茶。
“周愈民?”霞姐捏着茶杯的手指骤然收紧,翡翠镯子撞在杯沿发出脆响,“果然是他。当年他连族人的生死都不管不顾,如今倒有闲心管天下事。”
文档中提及,周愈民早年与家族决裂,此刻他的反对论调,隐隐带着对武道世界的彻底否定。
温羽凡翻过一页简报,周愈民列举的“武道世家特权案例”用红笔圈得醒目,管家垄断药材市场、陈家子弟仗势欺人的旧事被条分缕析,连他温羽凡麾下弟子在城南武馆与人争执的小事都被添油加醋写了进去。
“他字里行间倒是没什么废话,逻辑缜密,”他指尖在“温氏派系”那行字上顿了顿,没有恼怒,倒是颇为欣赏,“是个真有学问的。”
“有学问又如何?”霞姐望着窗外,演武场的呼喝声顺着风飘进来,穿堂而过的气流掀动她耳后的碎发,“当年他说‘武道是暴力的遮羞布’,大伯气得摔了他的砚台。”她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茶梗在杯底沉聚成杂乱的团,“现在看来,那些话不是少年意气,是打骨子里就信。”
周愈民的舆论攻势如投入湖面的巨石,迅速激起层层涟漪,短短几日便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
清晨的公交站台上,刚贴好的公益广告还带着胶水的潮气,就被“反武道改革”的标语覆盖。
红底黑字的“拳脚练不出锦绣前程”贴在“习武强国”的灯箱上,锋利的边角卷着晨风猎猎作响。
小区布告栏里,打印着“警惕武力崇拜侵蚀校园”的 a4纸层层叠叠,几乎遮住了原本的停水通知,有人在下方用红笔批注:“孩子的书包该装课本,不是拳套!”
教育局门口的石阶上,三十多位家长举着塑封的成绩单静坐。
穿羽绒服的母亲把孩子的数学卷子举过头顶,卷边的纸页上,红叉比勾多了大半。
“我的儿子以前能背《兰亭集序》,现在只会虎扑!”她的声音在寒风里发颤,身后此起彼伏的附和声撞在朱红大门上,碎成满地焦虑,“武学入考占 30%?这是逼着我们放弃数理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