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 一、烈女坟(1 / 4)

1

埋有明朝女尸的烈女坟可有三百来年了。这里提到一个地方,老天津卫的“烈女坟”在西关街。在我小时候仅有烈女祠胡同的地名,当年的烈女坟,已经变成了西关街电影院,我在那儿看过刚上映的《少林寺》。再往西走,还有个贞女胡同,如今二十七八岁往上的人,应该还有印象。

烈女坟又名费宫人墓。费宫人,是明朝末年一个殉国身亡的宫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津迁坟动土,工人们挖开了费宫人墓,发现那其实是个衣冠冢。不过,所谓的烈女坟可不只是一座费宫人墓,还有十几个坟头,埋的全是贞节烈女。连臭鱼他奶奶都知道,有一座坟中埋了一大一小姐妹两人,那是很有名的“南皮双烈女”。

此处不得不提“南皮双烈女案”,在民国时期,堪称轰动天下的大案。

双烈女姐妹俩都姓张,一个叫张立姑,一个叫张春姑,用的是“立春”二字。旧时女子只有个小名,“大立”“大春”这么称呼,死后才被人追封为“立姑”“春姑”。姐姐立姑十六七岁,妹子春姑十二三岁,老家在河北南皮。

要说张家,在南皮是第一大家,一百多年来出过不少达官显贵,甚至封疆大吏,最有名的人物是清朝重臣张之洞。但是南皮老张家的分支太多,同样姓张,有当大官的,也有要饭的,族谱上虽为一家,却是几代不相往来的远亲,出了五服,没法往一块儿论。

张立姑、张春姑这一家人,属于混得不好的。姐妹俩的爹名叫张邵庭,姑且称他为老张。老张年轻时背井离乡来到天津卫,在北门的一间商铺里做学徒,没等学成手艺,赶上庚子国难,八国联军进北京,商铺被战火烧成了白地。老张没了饭碗,被迫去拉洋车,又娶了同乡一个女人为妻。越穷孩子越多,家里五个孩子,大姐张立姑,二姐张春姑,下边还有三个兄弟。一家子这么多张嘴,全指望老张拉洋车来养活。他那辆洋车是打车行赁来的,自己可买不起,一辆崭新的洋车两百大洋,他要有这么多钱,也不用出去拉车了。赁人家车行的洋车,必须按天交一份车钱。他得每天出去先替车行挣够了车钱,再挣多少才是自己的。说他是老张,拉洋车这会儿也没多老,三十多岁,一天到晚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仗着天津卫坐洋车的主顾多,拉活儿容易,他又肯吃苦,一家七口粗茶淡饭,倒能够勉强度日。

有这么一天,老张同往常一样,出去拉洋车挣钱,半路忽然觉得腹中翻江倒海,可了不得了,也不知道吃了什么,反正是快拉裤子里了。他撂下洋车,一溜小跑儿进了茅房,等解决完了再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