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菜市口刑场奇谈(3 / 15)

场,因此命刽子手尽快动手。之前的程序全都免了,刽子手用钝刀挨个儿斩首,六君子死时的惨烈之状可想而知。但这几个人也真硬气,有的人宁死不跪,被官差拿铁棍子把腿骨打折了才跪下;有的人头掉了,满腔鲜血喷溅到一丈开外,没头的尸体却屹立不倒,头颅落在地上二目圆睁,这就是死得不服。来菜市口看热闹的百姓们吓得鸦雀无声,家家回去烧香祈福,以求祥瑞。

谭嗣同临刑之前,用煤屑在墙上题诗,这诗是给他一个过命的朋友写的。谭嗣同这朋友也不是一般人,乃北京城里有名的一位侠客。此人擅使一柄重达百斤的大刀,姓王名五,北京人口顺,给起了个绰号叫“大刀王五”。王五因为出身草莽,家里大排行第五,就随口起了这个名字。名字虽然土了一些,但本事是真高,他跟谭嗣同两个人是英雄相惜、莫逆之交,当初就动过劫法场的念头,可谭嗣同铁了心要拿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没让王五这么做。等谭嗣同被斩于菜市口之后,弃尸于市,人们虽然同情,却都不敢帮忙收尸。夜里王五背着大刀过来,先是抚尸大哭,然后收殓起来,第二年将其运回故里安葬。

王五爷这么大的本事,附近即使有官差看见了也不敢过问,直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有教友在联军军官面前污蔑王五曾经参加过义和团,并且亲手杀了很多洋兵。结果联军派了五十几个德国兵前去捉拿,双方在打磨厂相遇,拉家伙动起手来。可怜王五爷大刀厉害,也挡不住洋枪,当场被乱枪打死,脑袋都让人割走了。

据说谭嗣同生前得过一柄宝剑,名为“凤矩”,他在出事之前将此剑送给了王五,王五妥善收藏。王五死后,凤矩剑连同他那口大刀,由其家人一直保存到解放之后。可惜到了大炼钢铁的时候,这柄罕见的宝剑,连同王五的大刀,全给扔进炉里化成了铁水。

菜市口的故事太多了,几百年来,在此被处决的犯人不计其数。每逢秋后,便是刑部集中处决死囚的日子,那些比较重要的人物,到菜市口之前还要站在木笼里,用囚车推着满城游街。普通的死囚就是绳捆索绑,戴上手铐脚镣,被官差一路打到法场。两旁全是看热闹的,连菜市口附近的屋顶、房檐、树梢上都挤满了人。咱们这次讲的事,算是晚清最热闹的一场红差,发生在光绪初年。为什么热闹?因为这一次斩首的犯人最多,多达七十几人,这伙人相互都认识,是一伙犯了事儿的土匪,这么多人一块儿掉脑袋,说明这娄子捅得不小。您要问犯的什么事儿?只因盗挖皇陵,跟谋反忤逆是同等的罪过,凡是牵涉在内的人,全被判了个斩立决,绑到菜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