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来历不明的臭味(1 / 10)

有一件我哥们儿经历的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说他很少往深处想,也许是不敢想,想多了晚上没法儿睡觉。这次我就当成故事,把这件事给大伙儿说说。别问我是真是假,我当个故事来说,诸位当个故事来听,咱们是哪儿说哪儿了,过后不提。

我小时候每年暑假都住到韦陀庙白家大院,前头跟大伙儿提过,那是我亲戚家,我在院儿里最熟的邻居是刘奶奶和她的两个孙女大娟子、小娟子。那时刘奶奶的老伴儿,在医院太平间值夜班的老大爷还活着,当然还有大座钟跟二大爷一家。白家大院是个大杂院,住着好多人,拆迁后跟我还继续走动的也就是刘奶奶一家,老人去世的时候,由于家里只有大娟子姐儿俩,后事还是我帮着料理的。

刘奶奶走的那会儿,小娟子刚考上大学,去了外地念书。大娟子职专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临时在火锅店里做啤酒促销员,就是穿上啤酒品牌的短裙,穿梭于各桌之间推销啤酒,免不了有些食客趁机占便宜灌酒,放出话你喝几瓶我买几瓶,甚至动手动脚,大娟子经常遇上这种情况,但是也没办法,赚点儿钱特别不容易。

另外还有一个发小儿,外号叫“二梆子”,也住韦陀庙胡同,从小就跟我在一块儿玩,但老房子拆迁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断了联系。这小子脑门儿稍微往外凸,天津卫老话说前梆子后勺子,就是他这样的。

有一次我在大娟子家吃饭,大娟子问我:“看不看你小时候的照片?”我觉得很奇怪,反问:“咱俩又不是一个学校的,你怎么有我小时候的照片?”大娟子拿出一本相册,翻开一页指给我。我发现那张照片里确实有我,还有另外几个孩子。

我一下子想起来了,那年放暑假,跟胡同里的小孩儿们去湾兜公园抓老鹤。老鹤就是蜻蜓的俗称,以前环境还好,没现在这么多污染,凡是赶上阴天,漫天都是蜻蜓,小孩儿们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捏老鹤。看准老鹤落在什么地方,悄悄走过去,拿手捏需要沉得住气,一惊动老鹤就飞跑了,也有拿竹竿蘸黏子粘的,还有用抄网抄的。那年夏天我跟韦陀庙胡同里的几个小孩儿,翻墙进到湾兜公园里捏老鹤,公园门票是一毛钱一张,我们舍不得这一毛钱,要留着买冰棍,所以每次都是翻墙进去。那次二梆子也在,还让看门的大爷给逮着了。当时大伙儿往外走,二梆子正趴在墙头要往下翻,不料被看门大爷把腿拽住了,他一着急使劲儿往下跳,落地时差点儿把自己的舌头给咬断了,流得满嘴都是血。他还张开嘴让我看,舌头上的大口子都往外翻翻着,看得我心惊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