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带血的钞票(3 / 14)

赵工在他看来是见多识广的人,两人在一块儿取长补短,关系处得不错。不过大腮帮子不怎么喜欢苏联人,当年苏联红军是打跑了小日本鬼子,可也没少祸害东北老百姓,但这些话他也不敢说,上级安排的任务又不能不完成,只能心里不痛快。

纪录片摄制组的行动,在当年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到山里拍摄一下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交战的废墟。不过那一带人迹罕至,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大腮帮子带了一支单筒老式猎枪,防备遇上野兽。进山后经过一条深沟,大腮帮子告诉赵工,这地方叫挑灶沟,已经离日军要塞不远了,再翻过前边一座叫老爷岭的大山就到了。

赵工把这些话翻译给苏联老大哥,助理娜佳听了感到十分好奇,问赵工挑灶沟是什么意思。这一下还真把赵工问住了,这三个字分开都能解释,合起来却没法儿说,怎么会有这么古怪的地名?

苏联小组这三个成员,导演格罗莫夫是个胖老头儿,其实可能也没多老,但俄国人显老。据说以前还参加过卫国战争,拍摄战地电影立功,得到过列宁勋章,一副趾高气扬、神气活现的派头,背了一支俄国产的双管猎枪,说是防备土匪,其实是想在路上打猎,途中对三个中国人呼来喝去,毫不尊重。

大高个儿契卡是摄像师,顿顿饭离不开烈酒,为人木讷冷漠,话也不多,导演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只有一头金发的娜佳年轻开朗,非常和善可亲,能说一些中文。赵工一见她就被迷住了,大腮帮子时常提醒赵工:“老毛子臊性,我的同志,哥你可不能犯错误。”

此时让娜佳一问,赵工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好问大腮帮子,挑灶沟这地名是怎么来的。

大腮帮子说这地方深山野岭,以前没有具体的地名。后来日本关东军为了修筑防线,把防线以外的几个屯子赶到这儿集中居住,这叫归大屯,屯子里的人敢走出去半步,如果让日本人看见立刻枪毙。可这个山沟里水不行,这里的水连鱼都没有,喝多了就会要人命。屯子里的人们只好自己动手挖河引水,用了两年多才挖出水来,那时候人也死得差不多了,咱东北土话,管一家人死绝户了叫挑灶,这屯子里的人死得一个不剩,因此得了挑灶沟的地名。

一行六个人走到山沟深处,果然有个空无一人的荒屯,东北话屯子就是村子的意思,想到挑灶沟里的人死绝了,走到附近便觉得有些可怕。

天很快黑下来了,小组在屯子里过夜,按计划明天翻过大山,到老爷岭要塞拍摄纪录片。如果一切顺利,最多两天就能完成,然后原路返回。

众人在宿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