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手册中记载的第五个故事 梦见神像(9 / 12)
是心生骇异。我心想:这村子莫非是囤积楠木做棺材,得做多少棺材?但地洞里十分干燥,楠木在里面越放越枯,也不像是要做棺椁。
我们只想尽快找条路离开“殛神村”,估计洞室深处空气不得流通,腐晦之气进去就能把人憋死,不敢贸然进去察看,于是由甬道径直向前。但越走越是枯热,使人焦躁,似乎在接近一座巨大灼热的火炉。
臭鱼说:“咱在高处看到村子里有片暗红色的微光,那地方该不会是一座火山口吧?”
我说:“此处倒像是座烧砖的窑洞,这些古砖都是中空隔热的耐火砖。”
臭鱼不信,他用铜烛台敲打墙壁,发现方砖里果然都是空心。
阿豪奇道:“没准儿这座村子下方是个大火窑,那些千年楠木都是用来烧火的。”
我感到莫名其妙:“楠木自古罕见,谁会舍得用它们来当木柴?”
藤明月祖辈曾开设过窑厂,她对此多少有些了解:“我听人讲楠木年代愈久,燃烧起来越是炽热。”
我和臭鱼等人皆是外行,听了藤明月的解释,才知道同样是火,也大有不同。自从燧人氏上观乾象,下察五木以为火,世人就开始识得火性了,但古代无法测量火焰热度,只有通过肉眼观察,当窑内达到上千摄氏度高温的时候,火焰会呈现出白色。铸铜器或烧造彩瓷土俑,都对火候的要求极为严格,除了要有懂眼的人看窑,还得适当选取五木。那五木分别是“枣、榆、桑、柞、槐”,窑匠会根据季节天时变化,依次选取这五种树木作为燃料,否则烧出来的器品就会开裂生变。而楠木生性阴沉,放在地底变枯之后,可以烧成遇水不灭的炽白烈焰,如同炼狱里焚烧厉鬼的业火。
我们听罢都是满腹疑惑,这“殛神村”下的大火窑里,是不是炼着什么怪物?那尊神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又想起坠机事件幸存者在深山里吃了“肉身菩萨”的事情,不过这村子里的神像是在地底,应该不是所谓的“肉身菩萨”。不到窑洞深处看个明白,终究猜不出两者有没有关联,但那窑洞内若真有阴火,只怕众人到不了近前就得变成烤鸭了。
这时一座拱形石门出现在甬道尽头,石门上雕刻着两位身披甲胄的武士。古代门神众多,从神荼和郁垒,到秦琼和尉迟恭,以及钟馗、魏徵、铫期与马武,还有关羽与周仓、焦赞与孟良,乃至十三太保李存孝,我实在辨认不出这里刻的到底是哪路神明。唯见石门半掩半开,有道缝隙可以容人钻入,拿手一摸都是热的,脚下隔着鞋子也觉得滚烫,但还没到承受不了的地步。
我们知道往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