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黑屋憋宝 第一章 黑屋(1 / 6)

“黑屋”并不是黑色的房屋,而是远郊一个村镇的别名,恰好位于两片秃山夹裆,风不调雨不顺,人穷地瘦,非常偏僻。战争时期,这里曾经遭受过飞机轰炸,随后又发生了一场大火,房倒屋塌遍地狼藉,浓烈的硝烟把残垣断壁都熏黑了,所以当地人以“黑屋”相称。

直至十年动乱,黑屋地区也未得到重建,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任何正式居民回来居住。但由于黑屋废墟当中有条铁路贯穿,每天都有数趟运送货物的火车经过,所以吃铁道的人多来投奔此处,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社会底层人口的聚集之地。

当然这里边免不了的是龙蛇混杂、泥沙俱下,其中包括无家可归的孤儿、四处流浪的拾荒者、从乡下跑到城市里的农民、在铁道上捡煤渣的、在江边码头上扛大包的、卖烤甘薯的,甚至还有受不了在边远地区插队之苦,私自逃回来的知识青年。

这些人在“黑屋”结成帮派,大多依靠掏窑挖洞,以及在黑市上倒腾小买卖为生,没有正经职业。当然其中也不乏拧门撬锁、扒火车的贼偷,更有“平地抠饼、抄手拿佣”的地痞无赖。

在黑屋地区出没之辈,几乎都是被排斥在社会体系以外的人,政府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全做,没有什么顾忌。但是外边正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却始终与此地绝缘,就连帖大字报的都不到这里来。每当有外人来驱赶搜查之时,黑屋帮便一哄而散,等到风声过去了,便又会重新聚集。各方势力都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说只要别捅出大娄子来,谁又会去理会这些被抛弃在城市边缘的“社会渣子”。

司马灰十五岁那年,父母都被打成了右派,先后在学习班里因病去逝,因为走得匆忙,甚至连句话也没来得及交代。当时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告诉他应该去哪里上学、到哪里吃饭,更没人理会他是死是活,等到他把家中能够变卖的东西都卖光了,从里到外再也一无所有,才知道今后只能靠自己了。他为了找条活路,只好跑到以前连做梦也梦不到的“黑屋”去谋生。他所在的团伙,是一群年龄在十四五岁左右的半大孩子,其中有男有女,他们大部分都是父母受到冲击的右派子女,当兵插队都还不够年龄,只能在社会上东游西荡,既没工作也没学上,更找不到亲戚朋友可以投奔,真可以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连狗都嫌。

这群半大孩子之中,虽然有些人可以领到生活费,但那几个钱根本不敷使用,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组成团伙杀向社会。按照时下流行的口号,他们成立了所谓的“春风战斗团”,并且庄严地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