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根源(3 / 4)
人都这么称呼我,我听着也习惯了。”
胜香邻见司马灰和罗大舌头嘴滑,说来说去净兜圈子,这么下去几时才有结果?她就对白毛专家直言相告,将考古队深入大沙坂,穿越地槽和煤炭森林找到“地底测站”,接下来摆脱了“86号房间”的跟踪,又从“时间匣子”中逃脱最终抵达沙海古城的经过,拣紧要的说了一遍,希望能够取得对方信任。
司马灰心想这“白毛专家”来历不明,怎能轻易把考古队的事情全告诉他?可转念一想,考古队现在走进了死路,这些情况也没必要再保密了,因此并未加以阻拦,在旁静观其变,看对方究竟会说出些什么话来。
白毛专家听得将信将疑,好像是在猜测胜香邻说的是真是假,沉思了一阵儿,才承认自己是1958年中苏联合考察队的成员之一,至于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此,以及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说来非同小可,而且都与这山腹里的“吞蛇碑”有关。
他告诉司马灰等人:关于“罗布泊望远镜”,失踪的苏联潜水艇,乃至“绿色坟墓”这个地下组织的秘密,不敢说自己百分之百了解,起码也知道个七八成,但这些事盘根错节,只能从最开始的时候说起,也就是天地构造之时。
自1543年开始,波兰天体物理学家哥白尼就提出了“日心说”,从此天体演化的讨论被归入了科学范畴,逐渐形成了“星云说”、“遭遇说”等诸多流派,但事实上所有关于天地起源的学说,到现在为止仍停留在假设阶段,全都无法证明。
苏联科学家在“罗布泊望远镜”中采集到的岩心样本,其中含有矿物质“锆”,根据测量它的年龄来推断,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空洞至少已经存在了46亿年,当时在地底发生了陨冰爆炸,才使这个距离地表1万米的深渊中出现了氧气和水。
然而早在四千多年以前,那个洪荒泛滥的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地下空洞,禹王凿开黄河流域的龙门山洞窟,将洪水引注大泽,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禹墟”,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极渊”。相传有十万阴兵在地底开凿暗河,才把洪水从龙门山导入“禹墟”。
古人勘测地理的精准程度,以及工程的宏大与难度,即使放在今天也难以想象,只能归结成是有鬼神相助,其实是因年代久远,古书上的真实记载少之又少,许多方法都已经失传了。
司马灰越听越奇,这“白毛专家”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可他怎会知道得如此清楚?这些秘密或许在地底古城里有所存留,但“夏朝龙印”在宋代以后就已经无人能够解读,这老家伙究竟是个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