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赵老憋算卦(1 / 4)

众人都感到赵老憋行迹诡异,难说是妖是鬼,然而存在于此人身上的谜团,谁也猜想不透,只能由他自己说明。

司马灰逼问赵老憋:“你说你自己在民国十五年死于楼兰荒漠,现在的你究竟是人是鬼?”

赵老憋神色变得有些阴沉,他不愿意被别人揭穿老底儿,但也清楚当着司马灰很难蒙混过关,被迫说起了这件事情的缘由:

赵老憋跟那伙法国人出发去楼兰荒漠之前,先进了趟嘉峪关,把这些年得到的财物都换成黄金,打作金条,找处偏僻地方藏下。

那时关内正逢集市,虽比不得大地方,但地处西北商队往来之要冲,人烟齐凑,集上大大小小的买卖也是应有尽有、大到驼马牲口,小到篦梳针线,什么卖杂货的、卖膏药的、卖皮筒子的、卖牛角羊鞭的、卖马刀马鞍的,加上耍把式卖艺变戏法的,再到关内口外的货摊,各式各样的吃食,大小饭馆林立,真是五行八作,热闹非凡。

赵老憋见日子还早,又赶上了大集,就在当地四处转悠,他拾荒的出身,向来舍不得掏钱,在集上是干逛不花钱,就这样转了一天还觉得没过瘾,转天起来又接着逛,瞧见前边有好多人围着一个场子,他以为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抢头彩似的赶过去“卖呆儿”。

“卖呆儿”是关东土语,意指围观看热闹,又不花钱又解闷,赵老憋专好此道,他使劲儿挤到前头,蹲在地上定睛观瞧,一看原来是个算命的先生,四十来岁的年纪,白白净净的模样,身材颇显富态,鼻梁上还架了副镜子,打扮得像个饱学文士一样。

那先生坐在砖头上,跟前儿支了块木头板子,纸笔砚台和签筒摆放齐整,身后戳着面幌子,当中画有八卦图案,两侧写道“铁嘴半仙,看相批命”。这卦师是久走江湖,特别会做生意,胸中广博,极有口才。他不是坐到卦摊后边死鱼不开口,而是先讲故事,旁人路过一听就被勾住了,看热闹的越来越多,这就不愁没有主顾送上门了。

这卦师自称姓胡,家在山东济南,江湖人称“胡铁嘴”,“铁嘴”之意就是说他算命看相,从来没出过半点儿差错。他把案板子上那块木头使劲一拍,先静了静场,才开言说道:“各位老少爷们儿,别看这醒木普普通通,却也有些来历。有分教‘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传儒教,天师一块警鬼神,僧家一块宣佛法,道家一块说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

赵老憋一听这卦师的词儿可真硬,让人愿意接着往下听,他就蹲在地上不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