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荧光沼泽(3 / 4)
些发光的地蜂有头没嘴,只会像幽幽的鬼火在黑暗中飘来飘去,似乎是某种从未见过的“洞穴大萤火虫”。
司马灰见胜香邻等人神色诧异,就摆手示意无妨,又指了指那些洞穴萤火虫,表示这是从未见过的昆虫。他随后在途中留意观察,只见沼泽植物中有很多黏性细网,洞顶石幔也挂满了发光的垂丝,上面布满了洞穴萤火虫的幼虫。这类发光昆虫的生命周期很短,幼虫变作带翅成虫之后就没有了嘴,再也无法进食,只能在空中盘旋,最后力尽掉落在沼泽植丛中,躯壳失去生命仍可持续发光,但尸体很快就会成为幼虫的食物,幼虫进食之后随即变作成虫并产卵。
司马灰头一次看到如此奇异的昆虫,相物古籍中也不曾有所记载,姑且将其称为洞穴萤火虫。之所以用“奇异”二字来形容,是它们繁衍生死的过程实在匪夷所思,残酷而可悲,不过身为洞穴萤火虫,由于生命极其短暂,大概与阴峪海史前森林里的原始蜉蝣一样,永远也洞悉不了自己经历的命运,唯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才能看清。
众人眼中有所见,心中有所感:“我们又何尝不像这些地底洞穴萤火虫,根本看不透自身的命运。”奈何蒙着面无法交谈,也不敢停留太久,只好把这番念头埋下匆匆前行。
这条地下山腹的隧道里,拱形石门般的宏伟洞窟一处连着一处,每隔几公里便有一片或深或浅的荧光沼泽,其间存在充满了瘴气的植丛,也有淤积着硫黄泥浆的湖泊,犹如千奇百怪的巨大迷宫。
一行人在恶劣的地下环境中徒步跋涉,摸索着走走停停,接连行进数日,从“柯洛玛尔探险家号热气球”上找到的干粮也快吃完了,可是漫长的隧道依然无休无止地向前延伸。
司马灰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是隧道的深度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希望变得如同大海寻针一样渺茫。
凭着积累下来的经验,司马灰带队尽量避开有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与障碍,一路穿过荧光沼泽,由于电石消耗殆尽,就在途中捉了几只洞穴萤火虫,剥下发光器装到空罐头盒子里,以备在接近封闭地区时探测空气质量。为了将矿灯和火把留待关键时刻使用,被迫收集尚未彻底化成煤炭的黑燃木,作为照明替代品。
如此在地下洞穴长廊中不停前进,直到前路被一面厚重的砖石墙壁阻住,墙体每一块巨砖都紧密相连,休想找到缝隙,砖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神怪,形态古老而又恐怖,由于覆盖着很厚的地苔,很多只能看出大致轮廓,在阴郁漆黑的地下,使人感觉到处都有阴险的眼睛在窥视。
司马灰一时不敢断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