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节(5 / 6)

部分想打听打听,还有一部分人想自己单干,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算盘,都打的噼啪乱响。

大家散了的时候,四阿哥明白了,北方有没有好处无所谓,对于汗阿玛来说,威胁自始至终都来自北方,对蒙古的防范和拉拢一直未曾改变,所以他扔出一块肉,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北方,避免这些人接着盘剥民间和南方,缓解南方的压力,同时给这些人找点事儿干,还能给九阿哥十阿哥支持,简直是一箭数雕。

四阿哥能看明白,其他阿哥多少也明白一些。

康熙喝了点酒,心情好,就带着儿子们重新逛海棠的园子。他走着问身后的儿子们:“趁着今日咱们父子聚的齐全,朕问你们,咱们的远虑是什么?咱们的近忧是什么?”

大阿哥跃跃欲试,康熙没看他,问太子:“胤礽你来说,你是太子,你是将来的皇帝,你要比你兄弟们更清楚才是。”

太子想了想:“眼下要愁的是吏治,将来要愁的是养活百姓。吏治就不说了,今年有人拦车告御状,还有科场舞弊案,这些都是吏治败坏。至于养活百姓,现在已经能看到苗头了,人口日益增长,如何养活这么多人才是一件大事啊!”

康熙想了想,这答案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太对。答对了一部分而已!

这让他觉得浑身不得劲。

第274章 迎新生

康熙想了又想,随后跟太子说:“你听听你兄弟妹妹怎么说?老大呢?刚才不是想说吗?说吧。”

大阿哥就说:“您问的是远虑和近忧。远虑儿子和太子想的一样,是长治久安,是人丁日繁。至于近忧,眼下那些当官的说是太平盛世,盛世不盛世儿子不知道,但是绝非太平!每年,是每年,都有人起事,多集中在大山中,云贵川湘是最多的,不是苗人就是黎人,再或者是彝人。

还有一些别的地方的百姓,非说自己得了天命,带着几个人就敢去夺县衙,这种事儿年年有,虽然参与的也就百八十人,可天下称不上是太平。儿子觉得现在最要紧的镇压民间的土匪和打击这些蛊惑民众的神婆神汉。”

这也是有的,康熙点头:“你说得也是一方面。其他人也说说吧,胤礽你也听着,你看不到的你弟弟妹妹们看到了,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这些肺腑之言是好的。”

太子应了一声。

此时走到桥边了,康熙看到河西岸的月季花开得繁茂,立即说:“走,坐那边,咱们坐着说。”

太监们赶紧去搬桌子凳子,极快地布置好了,康熙先坐下,随后围着他大家按着年龄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