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节(2 / 7)

就不能从别的地方修吗?非要走开封那一段?”

“不走就要绕个大圈子,还是要过黄河,过黄河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这圈子兜得太大别说一二百万的银子,就是五六百万都难说。”

海棠问:“那第二个呢?不是说有两个办法吗?”

“第二个是浮桥船,就是用铁船铺上铁轨,平时就固定在河面上,一旦有船经过或者是洪峰冰凌过来,立即拆开靠岸。看着是很方便,但是有个很难把握的地方就是水位,丰水期和枯水期船位如果和岸上的铁轨高低不一样怎么办?所以工部上下还是觉得修墩子桥的办法更好一些。”

海棠接着问:“有可靠的工匠吗?”

“有,现在他们正在用木头做个小桥的样子,在上面放石头试一下承重,然后再拿去给汗阿玛看。这种是用桥墩做支撑,桥墩需要用大砖且耐水耐腐蚀,需要特意烧制,要在枯水期施工,南方有类似的桥梁,也算是有成熟的经验。不过根据那些老把式们说,这桥就算是建起来了,在黄河那地方顶多用二百年,多了就不行了。”

十四问:“为什么?”

弘阳回答:“因为那是地上河,河水携带大量泥沙会在桥下的墩子边形成瘀堵,就算是积极清理也是累年增高,对两岸堤坝的冲刷挤压就更严重,对两岸防洪也有很大的威胁。”

六阿哥说:“这是其中一方面,重要的是这是砖头做的,就怕砖头到时候没粘性被风化了,大火车过一趟那声音震得各处落灰,要是强行用下去,早晚必出大事儿,所以要在附近重修大桥。”

十四点点头:“也就是说这桥二百年后必是要修的。”

六阿哥和海棠点点头,六阿哥说:“这件事是大事,如果干成了比当年修京杭大运河也不差什么了。先前山西的富商说是捐资一百万银子,现在听说一百万不够,又说这路不仅仅是山西用,河南和河北也在用,就吆喝着让河南河北的富商也捐钱。

河南河北的人不想捐,修这条路的目的是山西的富商想向京城运货,山西的东西多啊,比如煤铁这些东西。但是河南河北没什么东西往京中运输,就不甚积极,后来民间这些富商串联,如今三地加起来一共有一百八十万两银子了。汗阿玛的意思是要建造的。”

海棠说:“汗阿玛说过从内帑里面拿二十万出来,补足二百万。”

四阿哥说:“这毕竟是第一条大铁路啊!”老爷子这么要脸的人,如果在史上浓墨重彩地记一笔“康熙年间第一条跨省铁路”对老爷子来说是功绩,所以他心里是盼着这条路能修好。

十四追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