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百家争鸣(2 / 3)

古时的书院都是私人所办,比如孔子,他教授学生三千余人,所花费用,都是自己的。司马徽当初办颍川书院,全都是河东司马家资助,而鹿门书院是庞德公,黄承彦等人资助。

“不错,创办书院所需费用全部由州牧府出,只要是进入书院的学子,全部免费,而且书院不光学儒家经典,兵家、法家、道家、墨家等都可学习。”

“州牧大人是想让百家争鸣?”黄承彦终于改变了刚才不屑的表情,“可你是否想到,当初诸子百家为争正统,论战不休,致使反目成仇!”

“哈……”刘琮听完黄承彦的话之后笑了笑,“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争论是难免的,我所要的百家争鸣,并不是想让他们争一个正统之位,而要看他们的学问是否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凡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的便是经典,便是精华,要继承和学习。反之,凡不利于天下,不利于百姓的便是糟粕,当弃之!”

“有利于天下,有利于百姓的便是经典……”三个人都开始细细品味刘琮的话,同时他们也想起了刘琮曾经所说的几句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学教人向善,养心修德,孝于父母,终于天子,爱于百姓,此为精华。兵家之权谋乃在于以战止战,开创太平,也为精华。道家通晓万物之法则,顺应自然,亦为精华,法家制定规章,惩治邪恶,使百姓生活井然有序,也为精华。墨家所制之器,将人之力量发挥到极致,无论种地耕田,或攻城拔寨,都有莫大的帮助,当为精华。医家救死扶伤,解除痛苦,也为精华。这些本来缺一不可,互相弥补,为何要争一个正统呢?”

“刘州牧之言让老夫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啊!”司马徽一阵感慨,“老子曾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今日看来我们的思想都错了。”

“不知三位先生对襄阳书院可感兴趣?”

“创办书院,教授学子,那是我平生之夙愿,刘州牧如今要创办襄阳书院,那是荆州士子之福,我岂能不出现微薄之力呢?”

“既然德操先生愿意出山,那我二人自然是相随了!”黄承彦还没有说话,庞德公便代替他表了态。

“如此多谢三位先生,我封三位先生为荆州大学士,襄阳书院的院长。襄阳书院的各项事宜,我已交给马季常,孟公威和王仲宣三人,他们会全力配合三位先生。”

“州牧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尽力办好襄阳书院。”

离开鹿门山,刘琮显得非常高兴。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