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3 / 6)
需燕王知晓即可,但眼前人是燕王妃,且是燕王爱重的燕王妃,他不可能不向她交代。
万俟归只得低声道:“属下阿娘是汉人奴隶,因服侍不力,叫我生父大妻杖死。”
令嘉面露动容之色,“你的名字是令堂取的?”
万俟归点头,神色淡淡道:“生父不喜我混血,并未与我取名。后来我得罪了家中长兄,为部族追杀,便索性和其余家人南逃。”
令嘉默然一阵,不再追问他是如何得罪的他的长兄,转而问道:“令堂是河西人吧。”
万俟归露出诧异的神色,“王妃怎么知晓的?”
“你官话的口音是河西的。雍京东市的许多商贾的口音都同你一样。先帝时,被北狄掳掠得最厉害的就是河西了。”
其实英宗时,北狄一开始的经营方向是朝西的,他们拉拢了西域诸国,侵占大殷,河西甘肃首当其冲。彼时英宗先是令现在的定远侯虞丰出使西域诸国重开丝绸之路,又派重兵精兵在河西同北狄打了七八年,逐步吞下河西的。北狄见在河西讨不着好,且耶律氏又对普氏、万俟氏两个狄西部族产生了犹疑,这才才调转了方向去拿渤海。
因为当年虞丰出使西域,令嘉的老师神一因欲往天竺而与他同行了一段路,故而她对这段往事也有些了解。
“可否问下令堂名讳、籍贯?”令嘉忽然道:“令堂既能教你官话,又通晓文字,想是出身不低,许能在河西寻到旁亲故旧……便是没了故旧,总还能寻到你母亲故居,往后若有机会便能替你母亲迁坟。”
万俟归猛地抬头,破了礼节,直视令嘉,那双蓝眸中竟似有火光跃动,但话语中依旧带着迟疑,或者说不敢置信:“阿娘被掳至今快有三十年了,现在还能找到吗?”
“依着大殷惯例,边关掳走的人丁在当地县衙的户籍上虽被勾销,但也会刻意备录一份封存,且为了避免记录毁坏,于州府处也有备案。”
这一习惯的本意是为了便于安置从北狄人手里救回来的汉人,顺道防备奸细,但对于边关许多失了至亲的人家来说,也确实是一项难得的寄托。
“……阿娘姓马,名雁蓉,是甘州张掖人。她家中还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但他们的名讳我不知道。”万俟归有些紧张地说道,“这些够用吗?”
令嘉点头,“这些就够了。”
万俟归缓缓吐出一口气,他退后两步,朝令嘉行了个大礼。
“无论我娘的亲旧能不能找到,属下都要谢过王妃费心。”
“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令嘉带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