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 / 6)
高祖为了自保,迟疑用兵,以至于坐视渤海、北狄起势。事已至此,本当一以贯之,只他又放不下家训,最后还是出兵塞外,至于兵败身亡,傅氏彻底失却时机……至于曾祖父就更是可笑,分明都做到为了那点野心,手弑长子。偏偏在北狄兵临城下,愿同他结盟时,他又宁可坐守孤城,他分明知道不可能有援军的……还有我爹,四哥犯下如此弥天大错,他既已选择了徇私隐瞒,又何必再推五哥、六哥和四哥一道去战场——那时六哥都没加冠……他们总是这样,在这种大事上首鼠两端、优柔寡断,结果哪头都落不着好。”
令嘉本是不该同萧彻说这些话的。
她的高祖为什么对着渤海、北狄犹犹豫豫,因为殷太.祖在山东虎视眈眈。为什么她的曾祖父会生出野心,因为殷太.祖分封诸子,藩王野心勃勃叫他瞧见了机会……毫无疑问,这一代一代的下来,萧氏始终是赢家,真正的傅氏早就在范阳破城那日输了个干净,如今延续的傅家不过是匍匐在萧家面前的臣子。一个输家的后代同赢家的后代抱怨自己先辈的失败,岂不可笑?
这些心思在她读史时就开始萌发,但她不能同爹说,说了连她娘都救不了她,也不能同家里的其他人说,以傅氏为荣的他们会训斥她——哪怕是她那个最不排斥家族束缚的六哥在心底也是为祖辈的功绩骄傲的。
在最后,她竟然只能和自己的丈夫倾诉——哪怕他姓萧。
萧彻安静地听着令嘉的怨言,哪怕她话里许多地方堪称大不逆。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利为天性所逐,义为性伪所合。善善,你的先祖虽称不上道德完人,都有利己之行,小节有损,但至少他们都守住了大义,只这点已是胜过世上无数人。”
“你说攘夷?”令嘉嘲讽道:“现下夷人归化方为正例,何谈大义?”
“前吴乱象起自灵帝,此后百余年,藩镇四处割据,朝廷法度尽丧,丁壮被掳为兵,空余农田荒芜,妇弱相食,其中又以北方战争为最频最烈,刘开平过关中、河东,叹生灵无余,题书‘春燕筑巢于野’。”
令嘉默然。
这一句叹,她也曾在书上看到过,彼时不知其解,还觉得挺有诗意,待明白过来后,方觉毛骨悚然。
春燕多爱筑巢于屋檐、木梁之上,因有人烟的地方,总比野外安全。若非房屋被烧尽,人也死绝,叫春燕无处筑巢,它又怎会筑巢于也。
“善善,历朝历代每逢乱世多见胡乱,但在这样大乱的百年里,胡人却始终不得南下,而在傅家的庇护下的河北,不曾遭过大乱。太.祖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