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3 / 5)
能感觉到他们更配合了。
徐清麦深以为然,这和对待病患是一样的。
杨思鲁似懂非懂。
周自衡如今和他关系挺好,掰碎了给他讲:“我们要推行的是精细化的耕作。按照以前的做法,一顷地都只需要一个劳动力来照顾,”他顿了一下,依然震惊于这个自己这段时间在甲字屯调研出来的这个数字,一顷地是整整一百亩啊!可见这种耕作法有多么的简单和粗陋!
“如果要精细化耕作,那每一亩地需要投入的人力就要更多。他们现在还没有看到实实际际的好处,说不定咱们前脚走,后脚他们就恢复原来的那些做法了。”
所以,他需要用事实来震慑和收服他们。而且时间有限,这种事实还需要立竿见影。
江东犁就是个切入点,正好也是他此行的重要任务。
他们这次过来轻装简行,只带了江东犁上的一些铁制配件,木头的犁身需要现做,按照齐武的说法这东西做起来不困难,两个木匠做一天半也就够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屯里不配合,没有木头没有工匠。
于是,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经过他的解释,大家很快就明白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知道这次春巡似乎和以往的不一样。
徐清麦好奇的问林十五:“以往的春巡是什么样的?”
林十五撇了撇嘴:“我们甲字屯离江宁县城近,每次春巡来的都是屯监或屯副,就是站在田边看一看,问屯正春耕准备得怎么样,半天不到就回去了。
“屯副甚至连马车都不下,可能觉得地面会脏了他的鞋吧。”
他原以为这次春巡也是这样,而周录事抓自己来只是想要个跑腿的随从,没想到意义如此重大!
少年感觉到自己似乎是在做一件大事,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他主动说:“等吃完饭我就去打听打听,看看他们到底是在搞什么鬼。”
齐武也主动请缨:“没人和我一起,那我就自己造呗,也不难,就是花的时间多一些。等江东犁一下地,他们自然能知道录事的本事。”
杨思鲁肯定不能落在他们后面:“那我去找屯正要点木头,人不给,木头总得给吧。”
徐清麦思索了一下:“我下午就开义诊,或许也能帮到你们。”
在一旁一直沉默着的薛大:……他要不要也说点啥?不说好像显得很不合群很不积极的样子。
最后他憋出一句:“我跟着郎君,郎君去哪儿,我去哪儿。”
……
四月的天气,白天若是出太阳的话,就已经能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