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2 / 5)
,再进行打分。
徐清麦跃跃欲试,她想要看看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这一场比试在形式上相对枯燥,大家都很安静,可能怕在场其他人偷师,问话也问得小小声。
大约一个时辰后,终于轮到了徐清麦。
她见到的第一位患者,是十九岁的男性,自述昨日用冷水淋浴后,今晨起来便觉得头晕头痛,而且身上打冷战,颤抖不已。
徐清麦温声问过他可有用药,可有出汗,有无口渴等,然后又问了他小便情况。
旁边的考官神情怪异的看了她一眼,而患者面色通红,但还是磕磕绊绊的回答了她的问题。徐清麦又看过他的舌苔和眼睑、面色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诊断:
“患者自述:……观其舌,颜色淡红,苔白欠润……此病起于感寒,原为表热之症,但后续迅速的转为里热,应归为里热之症……”
她直接写了一个详细的医案,洋洋洒洒一大篇,十分详细,又仿照孙思邈教的思路,给他开了一个治热生津的汤方。原本还在一旁站立的考官不知不觉的靠近了一点,看得十分仔细,脸上显出几分赞叹来。
场下等候着的高禹、刘神威和沈永安等人反应各不相同。
高禹道:“徐姐姐诊病定然很仔细,写了好多。”
刘神威:……不是,你们刚认识吧?这就开始叫上姐姐了?
而沈永安嗤笑了一声:“写那么多,还真把自己当大夫了?何必浪费纸墨?”
刘神威神色奇异的瞟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第二个患者,徐清麦诊断为淤血内阻症。
这个病人有点麻烦,他自述在半个月前从高处摔下来,头部受到了撞击,之后就经常头痛昏迷。徐清麦第一时间就断定他的脑子里估计是有肿块和淤血,其实是蛮危险的。不过很遗憾,她现在没法开颅。
她试着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诊断了一下,在纸上写下:
“患者头晕头痛,面色暗滞,按其头枕部,剧痛……舌苔白润,脉弦涩顿……应为恶血留于颅内……”
徐清麦写到这里的时候,觉得中医里面的“望闻问切”其实和现代医学中的查体等手段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不过,中医重视切脉,而现代医学更重视听诊,有了听诊器的帮助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她不禁想得有些入神,对传统医学的理解似乎又更精进了一些。
但对这个病症的诊治……徐清麦思考了一下,在开了一个清热散瘀的汤方后又写下了自己给出的外科诊治方案。
第三个患者,五十多岁的男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