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2 / 5)

能每次手术的时候都让孙思邈或者是姚菩提这样的大医来给自己当助手吧,这也太大材小用了,而且也不现实。

剩下的人里面,刘神威对外科不是很感兴趣,更喜欢现在的内科方向。而高禹就很好嘛,一手金针术很有姚菩提的风范,人也很友善,性格好,脑子聪明,徐清麦恨不能现在就把他给拉到自己的团队里来。

不过,显然现在是不可能的,她也只能收敛一下自己脸上的表情,免得吓到人家。

姚菩提与高禹显然都对她所说的这件事情很感兴趣,表示回去后一定会多加研究,到时候会与她写信沟通交流。

就这样聊了半个多时辰,患者终于醒了。

看到那些欣喜的大夫们,徐清麦知道,这次的公开手术的确如自己所想,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而这一次谈医论道,也正式的落下帷幕。

在大家散场的时候,徐清麦忽然提议道:

“这次与大家探讨,在下感到受益匪浅,也有一个新的想法。我们为什么不把这样的事情制定成为一个惯例呢?每隔三四年举行一次,正好也可以交流一下这三四年里遇到的疑难杂症,以及自己的最新收获。”

这是这几天一直盘旋在她心上的一个念头,也是她的野心。

第67章

医学研讨会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新东西,但是在后世却层出不穷。

除了国家之外,医院、科研机构、大学、药企都热衷于组织医学研讨会,一是因为这种形式真的能够促进医学的发展,打破固步自封的格局,一个则是因为组织研讨会可以为己方谋得地位和名声。

假使这个大唐杏林的医学研讨会真的能够持续下去的话,它的影响力势必会越来越大。徐清麦也明白,到时以自己现在的号召力恐怕是没办法将它完全握在手上的,最好的结局可能是归于太医院。但只要经营得当,她在其中取得一席之地,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些都对推广现代医学,然后打破现在的知识垄断,甚至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医疗体系都有益处。

这几天和大家的交流让徐清麦对如今杏林的一些格局和变化燃起了新的希望,她发现,即使是世家医,也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的固守在自己的壳里,他们是愿意和人交流的,只是没有牵头的人。

新朝才建立,现在局势也不算太稳当,百废待兴,根本没轮到太医院,目前太医院只是承袭前朝旧例,勉强维持运转罢了。且即使太医院真正的组建好,他们在这些事上恐怕也没有后世那么丰富的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