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节(1 / 5)

他难免在心中脑补了一番当地豪强驱赶普通百姓的戏码,神色都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要换成砖瓦的!”谁想老王头语气轻松,并且开始兴奋起来,“咱们这位新来的小李县令,可是做了件大好事了!”

小李县令?

魏徵反应过来,是李孝恭的儿子李崇义。

老王头岂能错过向外地人讲述本地八卦尤其还是正面八卦的绝好机会?他手指向码头不远处:“您看到那边的砖窑了吗?那就是小李县令建起来的,烧砖烧瓦的师傅也是他找来的。当时要建这个砖窑的时候,很多人还不愿意来做工呢,现在可都后悔了!”

“您说,这有砖瓦房住,谁愿意住竹屋啊?现在县城里头,很多也都在改建呢。不过眼下夏收,大部分都停下来了,还是收稻子比较要紧。”

他将李崇义建砖窑的事情细细说来,听得魏徵很入神。

他没想到李崇义这个年轻的宗室子弟居然当起县令还像模像样,而且是真的切实的为当地做了好事。这可比现在长安城中那些只知道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们要强多了!

“李县令也经常过来这边监工,还有周录事。据说一开始还是周录事建议他建砖窑的呢。”

魏徵:“……周录事?发明江东犁的那位周录事?”

怎么哪儿哪儿都有他?

“是,润州屯的周录事。”老王头欣喜的一拍大腿,“原来客人也认识周录事啊!”

魏徵不动声色的问:“他在本地很有名声?”

“不瞒您说,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我们东山渡这块,那可都是极敬重周录事与徐娘子的!”老王头拍了拍胸脯,表示自己的情绪发自内心,“要不是他俩在这边建了作坊,很多人赚了些银钱,就算是能以工换砖那也是翻新不起房子的。”

就算砖不要钱,人工要的吧?其他材料要的吧?别人来帮忙不说给工钱,总得要包饭吧?这些可都是钱!

东山渡这边现在翻新房子的人比县城里面还多,就是因为很多人前两个月给周家的庄子和作坊里做工,赚到了一些闲钱。

于是,魏徵又从老王头嘴里听了一个故事。由此,他知道了这位周录事的夫人是神医,他与李崇义是好友,他很会做饭,据说现在城中流行的铁锅炒菜就是从他家传出来的……

他不得不打断老王头,不然再聊下去就没完了。:

“说到江东犁,老人家可用过?”

“还没呢,这东西出来得太晚了,那会儿大家都插好秧了。”老王头有些意犹未尽,但马上又高兴起来,“不过,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