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2 / 5)

的不同——几位沙门僧用大大的陶缸架在火堆上熬药,一边用木棍在缸里搅拌,整个场地里充斥着浓浓的药味儿。

信众们依次上前,有人还带了自家的碗,汤药熬好了之后每人盛一碗。

周自衡:“……有点感觉像是施粥。”

“这是药,盂兰盆节和腊八节才会施粥。”身边的信众解释道。

徐清麦跟随着队伍,准备也去要一碗。队伍缓缓向前进,周自衡对这个不太感兴趣,抱着小天涯站在了外头阴凉处,薛嫂子和阿软跟着她。

徐清麦很快就拿到了自己的这碗药,深琥珀色的药汤,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微苦的药味。

尝了一口,她试图还原出里面的用药:“有藿香、金银花……”

她只辨认出两种,其他的就没办法了。看了看还在熬药的僧人们周围没什么人,徐清麦索性上前询问:“这位师父,可否问一下这药汤里都有些什么草药?”

那位年轻的僧人有着一双极清澈的眼睛,他愣了一下,有一些腼腆,礼貌道:“施主请稍候,贫僧也并不清楚,我去问一下师兄。”

他去了一旁问那位正在搅拌药液的僧人,然后很快回来,将里面的配方都告诉了徐清麦。大多都是一些清凉避暑的药材。她也搞懂了这个施药的本质,其实就是养生类的汤方和凉茶。比如现在的夏季,藿香、金银花都是去暑热去湿气的药材,的确喝了有好处。

“喝一喝挺好的。”徐清麦将碗中的药茶一饮而尽,夸赞道,“太阳底下喝个避暑药茶,精神都好一点。”

这样的药茶,也不是人人能喝得起,这里免费发放,多好。也难怪在这里等待着施药的民众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一些应该还并不是信众。

年轻僧人笑了笑:“确实。三个月后的佛会又是不同的汤药,施主到时候可以再来一试。”

“三个月后啊,那时候我恐怕不在洛阳了。”徐清麦笑起来,后又问:“那今日可以向大师们单独问诊吗?”

“这里不行。”年轻僧人有些为难,“寺庙里有悲田院,你什么时候去都是可以的。但今日主要就是施药和讲经。”

徐清麦有点小小的失望:“好吧。”

“施主若是有恙的话还是尽早去悲田院看过才好,切莫讳疾忌医。”那年轻僧人以为她身体不适,担忧的道。

“多谢师父。”徐清麦谢过他,觉得他心肠慈悲,眼睛更是如稚子一般让人心生好感,甚至让她想起了孙思邈孙道长,便随口问:“不知师父法号为何?在哪里出家?”

年轻僧人慌忙双手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