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2 / 5)
快就会灭亡。
“读史使人明智,朕从历史中看到了这样的教训,那么便要以此为戒,不能重蹈覆撤。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朕着意以德治国,以仁义对待百姓,开创盛世,为大唐立下千古基业!
“朕,望诸位助我!”
李世民对着众人拱手,低下了头,以君王之姿向大唐的这群开国功臣们展现了自己的谦卑,也托付了自己的信赖与冀望。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声音如同钟鼓洪流汇合在一处,显德殿中,君臣一心,对大唐的未来立下誓言。
周自衡回到家的时候还有些激动。
并不是因为在结束的时候,李世民笑着指着他:“周十三,既然领了补阙的职位,那便要尽到职责,多来御前行走才是!”
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见证了一幕重要的历史,关于一个瑰丽王朝的开始。
徐清麦看他有些得意的表情,不免觉得好笑。之前自己参与了渭水之盟,让周自衡简直嫉妒到质壁分离,现在他终于可以掰回一城了。
听了他的讲述,她对西市那位小乞丐的悲惨过往也终于可以释怀了。
“希望以后这样的悲剧可以少一些罢!”她感叹道。
“会的。”周自衡倒是更有信心,“就算是原本的历史,也是上升的。我们参与进来后,总得要再做出一点改变吧。”
他还想着趁着这次各部门大调研然后立规章的机会,混进去一点自己的私货呢。
最起码,好歹成立一个专门的针对全天下百姓而不仅仅只是官田和屯田的农业机构吧?
“成立一个估计不太可行,”周自衡思忖道,“毕竟三省六部的规制摆在这里,不可能因为我一个人的谏言就改动。”
他估计,能在司农寺的下面建立一个新的部门就已经不错了……想必,崔善为对这个应该蛮感兴趣的,这可是提高司农寺地位的好事!
他打算待有空去找崔善为好好的聊一聊,看看他是什么样的看法。是甘于现状还是野心勃勃的想要更进一步……不过,周自衡觉得以崔善为过往给他留下的印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见周自衡陷入到自己的沉思里,徐清麦也开始计划能给太医院带来什么新的改变。
她从钱浏阳那里听说,太医令是想要延续前隋的办学制。
徐清麦选修中国医学史的时候学过,唐朝的医学教育制度已经初步建立,那说明太医令的想法是成真了的。
那是不是她到时候可以提一些后世的一些教育理念与制度?
最起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