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3 / 5)

他们的乔迁宴得办好几场。

一场是休沐当天,之前所说的杜如晦、萧瑀都会过来,然后魏徵、崔善为、房玄龄、李孝恭他也得下帖子,不然说不过去。

这样数下来,过来的都是朝廷重臣,连他自己都咋舌了一番。

为此,周家的人除了伯父周礼之外,其余人和另外一些在长安的亲戚他全部安排在了第二天——位高权重的人总是怕打扰的,而他那些兄弟们中又偏偏有那么几个不知趣的。而且那宅子就两进,也搞不了什么大宴会。

而太医院的几位以及一些其他朋友,打算在下一个休沐日请他们吃个饭。

这个安排一出来,周自衡遭到了不少来自于家中主要是大房的埋怨。

“他倒好,一路高升,结果都不想着拉兄弟一把。”他的一位堂兄抱怨道。

“就是,当天那么多公卿,却偏偏让咱们第二日去。”另一位庶堂兄冷笑道,“我看他是怕我们抢了他的风头!”

“就是,三哥你才高八斗,只是运气不好,不然怎么轮得到他在外面张狂!”

一群人却也不想想,当时的周纯被家族踢到江南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幸灾乐祸的,又是怎么认为他这辈子都爬不起来的。而如今,他获得了现在的成就,却只是觉得他“运气好罢了”。

周自衡自然不理会这样的酸言酸语,也不会因为这些改变自己的主意。

他又不是靠家族。

对周家的这些“兄弟姐妹”们,如果里面有靠谱的、上进的,他不会吝啬,肯定会拉一把。但若是不靠谱的、自以为是的,那他也绝对不会施舍哪怕一个眼神。

柳氏对这样的安排原本也有些不满,但听了大房传出来的这些言语后,破口大骂。

“怎么?以为我家十三郎是梯子,谁能想攀着他往上踩?还和他比,怎么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德行!”

“就连我与他阿耶,都老老实实的第二天过去,你们算什么东西!”

她这么一闹,周家立刻平静了。

在搬家的前夕,还有一件让周自衡与徐清麦高兴不已的事。

从江南过来的商队,带来了大批的辣椒、几十坛寒玉浆、手工皂以及不少的姑苏和越州那边产的特产,包括丝绸布匹和一些其他,还有徐清麦惯用的手术线以及她选中的一种可以用做纱布的细麻布料。

别的都好说,看到辣椒之后,两人真的是两眼放光。

在江南时他们都觉得还能适应,因为江南的饮食本身就偏清淡,以河鲜和蔬菜为主,很多菜式即使不放辣椒也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