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2 / 5)

等过来,便是想和你们说这件事。趁着春耕还没正式开始,可以多建几座,顺便再把沟渠挖一挖。可以节省很多人力。”

到时候,节省下来的人力正好可以配合他来做一些水利工程,多好!

齐武却还在那边查看水车的情况:“寺丞,卑职觉得该在水车和沟渠之间再用竹竿建一个管道,否则这么多水浪费了。”

周自衡观察了一下,赞许的对他点点头:“行,这些细节你来把控。”

齐武高兴地应了下来。

周自衡又转向其他人:“你们也别闲着。这便算是你们这一旬的功课。如何将水车推广出去,如何建造,如何挖沟渠,中间会出现什么问题,又怎么解决。你们得在这一旬中给我出一个方案。到时候我要考校。”

他沉吟了一下:“十五个人,便分成三组吧,抓阄。”

那十五人彼此之间对看一眼,眼中有迟疑有懊恼也有兴奋和期待,齐齐拜了下来:“卑职遵命。”

待到他们离开后,李崇义皱起眉来,问他:“他们之中很多都不过是农夫,连字都认不全,真的可以做到你交代的吗?”

言语之间对这些人的能力十分不信任。李崇义一直纳闷为什么周自衡不从周围的世家们找那些识文断字的年轻子弟们,而偏偏要如此青睐于这些泥腿子。

周自衡自然知道他的想法,笑了笑,并不辩驳,只是道:“不会识字没关系,会说话就行。到时候说给我听就好,识字可以慢慢来,最重要的是得了解怎么种地,了解屯户们怎么想。”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会说话”这一点对于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农人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很苛刻的要求。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不知道什么叫做逻辑。周自衡接触过很多,说话都会有些颠三倒四没有重点,交流起来其实十分痛苦。但他觉得,能在这样的环境里脱颖而出的人,脑子是聪明的,只需要让他吃饱饭,脑子供血跟上,自然而然就会思考。

不过,这需要时间。

周自衡打算让江南道的各个屯署都再送一个掌固或者是吏卒过来江宁县这边接受培训。到时候,他们还可以结为搭子,也更方便日后开展工作。

“你想清楚了就行。”李崇义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低声道,“在这里,你想要完全摆脱那些世家们行事,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周自衡苦笑:“我明白。”

两人又聊了聊,然后周自衡就被孙思邈给拉到玻璃作坊里去了。

他只能喊道:“要图纸的话去找杨思鲁,他那儿有全套。”

孙思邈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