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2 / 5)
院在城外义诊,有想要来的就自己寻来。”
杨中郎将便吩咐刚才的骑兵继续跑一趟,剩下的人留在原地扎营。
很快,几顶大的营帐就立起来了。
每顶里面住十二个人,条件当然不会太好,大通铺,挤着睡。
徐清麦和严雪文作为带队的太医博士,两个人住一间帐篷,不过她俩觉得出门在外也不要搞太特殊便把刘若贤和阿软、郭敏君还有另外一位针科的女医工叫了过来一起住。
待到大家都安置好,从城里面出来了一行人。
鄠县县令一脸焦急的骑着驴跟在最后面,待他到徐清麦等人的面前时,看上去气喘吁吁。
双方互相见了礼。
县令焦急道:“徐太医,严太医,尔等行此好事却为何不住到县里头去?驿站住不开的话,我自可给诸位安排其他的住所。何苦在此风餐露宿?”
别人来鄠县做好事,可他却连个住处都安排不了,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呀!
徐清麦笑道:“多谢县令一番好意。只是却不仅仅是住处的原因……”
她隐晦地提了提寺庙的事情,那县令却也聪颖,一点就透,立刻便明白了过来,便只能遗憾的作罢。寒暄了一阵之后,县令表示一定会帮他们宣传到位:
“这对百姓们来说可是大大的善举!太医您是不知道,鄠县就没几个大夫,往日一些稍复杂一点的病,都要去咸阳和金城那边看才行,甚至还得花几天的功夫去长安。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上回我生病,还特意请假去了长安看。
“这是城中富户们,至于平民百姓,只能在村中找巫医来看,或者就这样熬着。”
这位县令显然也是知道民生疾苦的,情绪颇有些激动。
徐清麦索性让他留下一起用晚膳:“不如您坐下,咱们细说。我们正巧稍候会去到鄠县的各个乡镇,那边是什么情况,还需要向您讨教一二。”
“太医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在下必定知无不言。”县令当即让人去城中的食肆,让他们送来饭食,态度十分热情,“诸位旅途劳累,咱们先吃饭。”
这时候的鄠县县城里,其实隐隐已经传来了风声。
之前在凉棚遇到的那些人,比学生们脚程快多了,早就回到了家。
比如那位原本要去长安探亲访友的董郎君,急匆匆地又返了回去,先是去了嫁到县里的女儿家。
“阿耶你不是说要去长安的吗?”他女儿见到他之后吃了一惊,“怎么又回来了?可是路上出了什么事?”
“无事无事!”董郎君摆了摆手,“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