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节(2 / 5)
辩论了好几次。
“倒是颇有些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与贤良文学辩论之象了。”李世民将手中奏折扔在案上,脸上神色讳莫如深,“不过那时乃盐铁之辩,如今不过是小小一个悲田院,便像是翻了天了!”
李承乾在旁边陪同父皇一起批改折子,也学习着如何理政。
他好奇问道:“却为何要对准小小的悲田院?”
“这不过是个引子罢了。”李世民淡淡道,他摸了摸李承乾的头,“一开始或许是那些药材铺和医堂背后的人挑起来的,但发展到这个程度,却不是了。”
李承乾思索了一下,将桌上折子翻出一册来,打开后对李世民道:“是不是像这个一样,借着说太医院耗资过多,攻讦薄税赋一事于国不利,应该用重典治民,才是他们真正想说的?”
李世民颔首,索性亲自动手将另外几本也放到了儿子面前:“还有这些……承乾,你要记住,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夹杂在其中的、深处的东西才是重点。”
李承乾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受教了。
他打开那几本折子一看,有些糊涂:“这个不是在替太医院说话吗?”
这本折子明明是在说太医院的规模还不够大,应该扩招人手,增加职位。
李世民挑起眉:“你想想前段时间阿耶放出去的风声是什么?”
李承乾冲口而出:“是精简官制!我明白了!”
前几天,李世民与几位宰相们都觉得大唐的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实在是太多了,“十羊九牧”。他决定精简机构,裁撤冗官。
当时,他对宰相们道:“官员需要选择贤才,需要选择合适的。如果是合适的有才之人,虽然少也足够了,如果是不合适的人,那即使是多也没什么用。”1
显然,父皇的这段话已经传出去了,而这些人依然是借着太医院的事做文章,认为朝廷不应该精简人手,顺便来探探口风。
李承乾又看了看另外一本,则是在说悲田院容纳的患者还不够多,应该给予寺庙和道观等等宗教场所更多的权力,让他们也参与到其中来。
李承乾看了看那位谏官,隐隐记得他是位虔诚的佛教徒。
他忽然就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敢情,都在这儿浑水摸鱼呢!
李承乾在心中叹一声,脸色发苦,深深为自己的以后感到担忧。和这群人打交道,好累啊!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场辩论终结于一个猝不及防的让人无比恐慌的消息。似乎是上天也看不下去了,轻轻地伸出手让事情的走势滑向了另外的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