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节(2 / 6)

不打诳语。

他感慨道:“听着我都觉得有些心动了。”

徐清麦吃了一口芋头,是本地的小芋头,软软糯糯,沾点酱吃更是美味。

她看向陆存中:“陆郎君不是有海船吗?”

陆存中脸上燃起一丝兴奋之情:“确实。前年时,我就找了朝鲜与波斯那边的造船工匠,与几家海商合作,开始打造船队。或许真如寺丞所说,在南洋,我们能寻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卖货的时候顺便找一找,也是很方便的嘛。

陆存中决定两头并行,双管齐下,先改良芸薹的出油率,再慢慢的寻找棕榈树、椰子树。

徐清麦忽然道:“多养猪其实也行吧?”

李崇义正好夹了一块猪五花肉放在嘴巴里,闻言一拍大腿:“你别说,现在被骟过的猪,可比以前好吃多了,不比羊肉差。”

陆存中面色古怪,差点被呛到:“养猪……?”

纵然是再如何商人化,但他作为世家子弟出身,依然不太能接受自己主动去养猪……

周自衡哈哈一笑:“别想了,大规模养猪是很需要技术的,一旦出个猪瘟什么的就麻烦了。让农户和佃户们每家养个几头倒还好说。”

后世的那些大型养猪场,人进去都需要洗好几次澡而且还规定了时间,还需要消毒,不比进手术室简单,就是担心他们从外部给猪带来了病毒和细菌。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又聊起现在风靡天下的镜子和玻璃。

陆存中笑道:“简直是供不应求,不瞒你们,我这趟来江宁,一是为了给徐太医接风洗尘,二就是为了躲着家中姐妹,她们每日来问镜子什么时候能出,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现在的玻璃作坊实行的是预订制度,从长安、洛阳还有姑苏那边来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年半之后交货。不过,这些针对的是镜子、平板玻璃这样的奢侈品,而眼镜备货相对比较充裕。

周自衡听出了陆存中的言外之意,叹道:“玻璃那是真没办法,培养一个合格的玻璃工匠需要时间,而且还要考虑到保密性。”

虽然他不介意技艺外传,也认为这是迟早的事情,但玻璃作坊不是他一家的,里面还有着户部的股份,还是得让朝廷先赚几年十几年钱再说。

在座的几位不仅是朋友,还是合作伙伴,共同话题很多,这顿火锅也吃得其乐融融。

在一侧坐着的周天涯看到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聊着,她悄悄的滑下椅子,然后噔噔噔跑到另一边,一只手用专用小叉子叉着一块肉,飞快的在周自衡旁边的辣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