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节(3 / 5)

地。

小麦虽然相对更耐旱,但也是需要浇水的,尤其现在正是小麦拔节过后的快速生长期,若是水少了,恐怕麦穗的数量也就少了,今年的收成会大打折扣。

所以几乎每个村的人都会绞尽脑汁的想要去寻找水源来浇地。可是一个多月未下雨而且全是这样的艳阳天,沟渠和小河里的水都只剩下了浅浅的一层。因此,村落与村落之间因为抢水而产生的矛盾也就更大了。

眼下,他们就在商量着要喊上更多的青壮,拿上锄头去远处的一个山沟沟里抢水。

为了水,是能豁出命来的。

这时,有人看到村里面年纪最大,种地经验也最丰富的窦伯正看着天,脸上露出忧愁之色。

“窦伯,咋了?”

窦伯将眼神从天上的云朵处收回了,摇了摇头道:“还是多多囤水吧,我看这天,应该短时间内是不会下雨了。而且……”

他顿了一下。

旁人着急道:“而且什么?您老倒是说啊。”

窦伯长叹一声,浑浊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悲怆:“而且我担心,大旱之后最容易引来飞蝗,到时候恐怕是更难招架呐!”

“飞蝗!”

大家闻蝗色变,飞蝗这东西,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所有能吃的都会被它们给吃掉。

遇到蝗灾,所有人别无他路,只能卷起包袱,逃难去了。

“去找里正,窦伯!”村民中忽然有人喊道,“让他上报给县里面,给州里面。当今陛下爱民如子,他……他,朝廷总不可能不管咱们吧?!”

换成以前,他们恐怕会觉得大难临头,走投无路。但现在,他们却对朝廷燃起了一丝小小的期待。

或许,这个朝廷和以往真的会不一样呢?

或许,他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呢?

……

关内五州已经一个多月没下雨的奏疏很快就摆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叹了一声:“又是旱灾!”

这老天是纯粹和自己过不去不成?

贞观元年的时候,豫州许州等地大旱,同年夏天的时候,徐泗两州又发生也旱灾。贞观二年的时候,关内大旱,然后现在贞观三年了,关内五洲又开始不下雨了……

他深刻怀疑自己是不是五行缺水,明明给小儿子取名字的时候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都取名为“治”了!

是不是得让太史局准备一个祈雨仪式什么的?

身穿朝服的李淳风忧心忡忡道:“陛下,微臣夜观星象,以及综合之前关内五州的地方志所记载气候来看,这次旱灾极有可能再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