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节(2 / 5)

周自衡举起茶杯,又指了指书房中其他的花瓶等器皿:“它看似不起眼,但自从它诞生之后,我们学会了将生食转化为了熟食,而且学会了储存食物,储存粮食,储存水。有了这些东西,人们发现其实他们可以稳定的停留在一处,聚群而居。再接着,人们发现他们如果种植作物,收获的粮食只需要好好的存储起来,并可以规划一年四季所需。”

“当然,后来这种器皿从陶器变成了青铜,也就是吉金。”

李泰又抢先回答,犹如在课堂上频频举手的学霸:“所以商周时,喜欢用巨鼎来作为祭祀的礼器。”

李承乾不着痕迹的瞥他一眼。

周自衡将这一切收在眼里,不过并未表现出来。

他笑道:“或许的确是有这个原因。”

旁边的李丽质像是听故事一样,已经听得很入神,她兴致勃勃问:“那第三个却是什么?”

周自衡:“微臣认为,是纸!”

“一开始是在龟壳上刻字,然后是竹简,然后是丝绢,再就是纸。”李承乾跟上了他的节奏,眼睛微亮,“自从有了纸之后,记录的内容就更多了,书本也变多了。”

他曾经见过几百年前的竹简,看着十分不方便。听闻秦始皇时期,他每日要批阅的奏折数以百斤计,的确是个很大的负担。

周自衡笑着点点头,很好,学会抢答了。

“除了更丰富的信息量之后,纸的出现还促进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低声道,看着眼前的天潢贵胄,“它让书本变得更加便宜了,于是,更多人有了接触书本接触知识的机会。原本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知识,扩散到了更多人的手里,封锁知识的屏障忽然就被打破了。”

李泰眉头紧锁:“这是因为圣人言,有教无类,从汉时起无数的大贤都在推崇教化……”

周自衡道:“可如果书本与纸张的价格高居不下,那它是绝对不可能被平民所拥有的。所以,这正是微臣刚刚说的,思想与技术缺一不可。”

比起一直跟随着众位国子博士在读书的李泰相比,李承乾接受了更多的政务熏陶,他自然知道周自衡说的话非常有道理,甚至还隐秘地戳到了现在父皇正在考虑的一件事。

那就是人才的不足。

如果想要甄选人才,那绕不开那些世家子弟与士族,他们天生就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读书识字、君子六艺。而民间大部分的百姓们,甚至是字都不认识,那怎么能指望他们能明白道理、拥有逻辑以及处事的明智呢?

于是,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君王反倒要受到这些世家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