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3 / 4)
,纳采、问名、纳吉成了,聘礼下了,婚期也请了,女婿板上钉钉,只等最后亲迎。
谁知这个密锣紧鼓的当口,一个晴天霹雳轰了下来。
这齐家兄弟原来是鞑靼派过来的暗牒,不动声色潜伏了数十年,在接到可汗命令后,欲挟持太子妃之时,才被揭破身份。
事发后,齐家兄弟连同齐府上下一百多口人,全部被收押严密看管,只等皇太子凯旋后处置。
齐夫人的娘家舅家,齐大奶奶的娘家舅家,也同时被削官押入天牢,等候发落。
纪婉姝还没正式进门,才打了个擦边球,靖北侯府暂时避过被关押的命运。
不过也不是没有牵连的,大理寺已经明确遣人过来知会过,纪家任何人不得出京一步,无事就待在府里。
这意思很明显,靖北侯府伤害虽小了很多,但也遭遇了池鱼之殃。
纪宗贤夫妻成了惊弓之鸟,这段日子备下丰厚财资,选了好几个认为能帮上忙的官员,接连上门请托去了。
可惜人家都没收。
也是,这等暗牒大案,还涉及挟持太子妃娘娘,谁敢乱碰,不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吗?
也有人心绪清明,认为有太子妃娘娘在,为了娘娘体面,太子殿下也不会将靖北侯府一撸到底的,最多就狠狠呵斥一番,再勒令闭门思过罢了。
不过纪宗贤为人不讨喜,那人也没提点,直接打发了。
被打发出去以后,纪宗贤这脑袋没想到问题的根本,反而是认为,是自己准备的“诚意”不够。
他带过去的财产真的很大一笔了,再加的话,恐怕真会立即动摇侯府根本。
可问题是,有了爵位与小命在,那些才有意义啊,不然一个抄家,什么都完了。
纪宗贤夫妻又心疼又不得不割肉,商量着商量着,歪脑筋一动,就想到老太太身上了。
要曹氏说,老爷子在的时候能干得很,婆母是当家多年,要说没往私房里使劲儿搂,她不信。
后面老爷子没了,大伯哥承爵,纪宗庆能耐不亚于其父,多年来孝敬亲娘多少好物,这曹氏都亲眼见过不少。
现在每况愈下的靖北侯府中,就数老太太最富了,现在家里有难,还不赶紧出点血,更待何时?
于是,二房上下一起上,趁着请安的时候发力。
曹氏哭诉,纪宗贤垂首不语,孙子孙女哭哭啼啼,一家子软硬兼施,目标正是上面一直沉默的何太夫人。
“母亲啊!”
曹氏见婆母软硬不吃,一咬牙,发狠招了,“儿媳与侯爷对不起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