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尸解形销,魏晋风流(1 / 3)

刘川此次南下,便是追查太一将行秘宝的下落。

根据胡人的消息,拓跋珪的儿子拓跋嗣带着孙子拓跋焘南下投靠南朝。

拓跋珪的嫡系,或许带着太一将行图的秘密。

太一将行图缺少六个部件,刘川手上有金乌、云雷九节杖,目前还差玉兔金蟾、祥云、雷公鼓、神明龙车等部件。

刘川迫切将其弄到手。

此时,晋国已被权臣执政。

由于历史发生变化,北边出现汉人国家,这个汉人国家武德充沛,又报了胡虏的大仇,不少北地汉人投靠过去得到重用。

南方偏安一隅的司马晋室岌岌可危,甚至连正统地位都保不住,虽然他们集结了一帮文人对北方口诛笔伐。

但再响亮的吼叫,也比不过冷硬似铁的事实,汉人李氏堂堂正正击败胡虏,杀得胡虏亡族灭种。

南朝内部,由此造成的撕裂遍布各地。

会稽东山,兰亭雅集。

竹影婆娑,溪水潺潺。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名士博带高冠,或脚踏竹履,于林中喝酒纵歌,服五石散。

众人的中心,乃是文质彬彬的中年儒士,晋国权臣、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会稽王司马道子。

北凉的崛起,使得时局发生极大的变化。

北凉一心讨伐胡虏,使得晋朝外部压力骤减。

原历史大名鼎鼎的刘裕,早在刘川在位之时投奔北方,经过多年历练,成为凉国骠骑大将军。

谢玄没有在战场之上受伤,多活了十余年,使其接替叔父谢安的位置,形成“马与谢,共天下”的格局。

被人遗忘的南朝,好似一具行尸走肉,饮酒作乐,谈玄之风更甚。

司马道子身侧坐着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老者腰杆挺直,面带煞气,双目炯炯有神,人不敢与其直视。

此人正是谢玄。

南朝亦有尚武之辈,唯有谢玄。

司马道子的眼中钉亦是阻碍他篡位的谢玄。

“来,谢公,饮酒。”司马道子如沐春风,看着四面八方的士人,笑道,“我大晋,真是人才济济啊。”

此时,下人前来拜见。

“王上,有人造访,北边的……”

司马道子眼神一凝,随后来到僻静之处。

林中站着几个汉人打扮,发型却有些怪异之人。

“拜见会稽王!”

年轻的拓跋焘跪下,眼中是燃烧不尽的野心。

“好胆子,竟敢自投罗网。”司马道子缓缓踱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