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华夏文明,不绝如线(1 / 3)

大汉天命,灵宝天子。

李世民翻开便看到刘邦的诏书。

“刘川是灵宝神刘川?”

作为道教至高神,李世民自然知道刘川的名字以及事迹,在关中,灵宝神的信仰尤为广传。

“正是。”

“刘邦为何下这一份诏书?”李世民疑惑。

从历史上看,刘邦与刘川并无血缘关系,两人只能说是合作的关系,作为秦国贵族,秦皇面前的红人,刘川应当早年提携过刘邦。

没等父皇回答,李世民看到诏书后面的说明。

“汉国灭亡,刘川方可继承天命,若是汉国被刘川所灭,则诏书失效,无法继承大汉天命。”

看到这里,李世民恍然大悟,不禁失笑出声。

“汉高祖真是大才啊,估计是早年蒙受刘川恩惠无以为报,故而想出如此计策,既稳定了人心,也不显得自己忘恩负义。大汉四百年,应是名义上的宣称。”

身为帝王,哪怕是被人称颂的明君,李世民也忌惮将权力托付外人之手,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得提防几分。

这是人性,儿子听从父亲的话,并不代表太子势力听从皇帝的话,升官发财是人性,如果不时时敲打,总有胆子大过天的家伙,想用命搏一搏那富贵五代的前程。

“四百年之后的天命,刘川应当活不到那个时候。”

李渊却不如此想,他露出古怪的笑容,道:“如果刘川真能活到那个时候呢?”

“怎么……”李世民刚想反驳,却愣住了。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历史可以串起来了。

为何华夏危亡之时,总是出现力挽狂澜的人物。

为何大汉有三次天命,东汉、西汉、蜀汉;为何金刀刘之谶流传数百年,经久不衰?

按照父皇的说法,如果此人一直活着,那么种种历史疑点便能说得通了。

李世民抬起头,看着曹操留下的对联,道:“世上真有长生之人?”

一篇灵宝传,半部汉朝史。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应是半部汉朝魏晋凉周隋史。

李渊将诏书重新放好,说出自己当年收集而来的历史真相。

“凉太祖是何人?史书上说是我们祖先的兄长,但根据为父所查,凉太祖很可能是灵宝君,而我们的祖先……并非陇西李氏,或者说只有母族是陇西李氏。”

李世民吃惊,道:“莫非先祖是胡人?”

“非也,祖先李复真名应为诸葛复,外公为英年早逝的凉懿祖李昶,这也证明为何宣帝只追封到李昶以及父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