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世界底层逻辑其实基于作者(2 / 3)

有可能还真的代表了天命,属于口含天宪的那种。

其次就是那些古典神话小说的作者都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他们没有那么的反叛逆天,视朝廷皇帝为无物,他们内心对朝廷的畏惧尊崇,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宋存在人道封神的基础。

也许是这些情况结合到一起才出现了这么一个,人道其实并不算鼎盛,但却能够封神的,比较畸形的大宋朝廷。

之前后希没经历过这种情况。

所以她一直以为人道想要封神,起码需要镇压天道地道,承认自己低天道一头的天子,应该是没有资格封神的。

更别说弱宋了……

这玩意连大一统算不算都有争议。

现在想想,这个概念是现代小说家所有的,但是古代小说家并不这么想。

像什么纣王是最后的人皇啥的。

更是现代人搞出来的暴论。

古代人,甚至一百多年前,多数文人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认知都是暴君。

并频繁借秦皇汉武讽刺当代君王。

比如武皇开边意未已。

又比如汉皇重色思倾国。

不同时代的作者认知不同,最终衍生出的世界,底层逻辑上就存在差异。

所以世界规则不在于后希的认知。

而在于世界原作者的认知!

作者觉得朝廷有能力封神,那么朝廷就有能力封神,作者觉得朝廷是个窝囊废,没能力封神,封的神都是野神。

那么就没有能力封神。

陡然想明白这点的后希,立刻就知道自己原计划有问题了,或者说自己先前想的太过于复杂,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要早知道大宋朝廷这么牛叉。

她哪需要想那么多啊!

不过后希又不是什么知错不改的老顽固,既然知道错,那就赶紧改呗。所以她很快下达第二个任务,那便是让那些大贤们积极参与朝政,并参政议政。

也就是说去当官,把控朝廷。

既然大宋朝廷这么好用,那么暂时就没有必要去掀翻它,万一掀翻现在这个大宋朝廷,回头新朝廷没这么好用。

那可没有后悔药吃。

所以还不如把大宋朝廷给架空了。

朝堂上都是自己人,比皇帝是自己还要好用,而且轮回到这边的那些个大贤哪个又缺能耐,哪怕政治能力不行。

也能靠其他方面的功劳不断攀升。

因此在后希更改方针后,不到十年时间,大宋就跑步进入了小康社会,进入了近代化,同时一半以上的朝中重臣位置,基本都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