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刘小驴:重生之我在微博做文豪(11 / 12)
参评“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资格,特此通知。
随后,《光明日报》也在官博刊载了一篇社评: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服务人民。
赵苯山团队以“俗中见雅”的创作智慧,将乡土气息升华为艺术感染力,正是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生动实践。
此次争议的妥善解决也启示我们:文艺批评应避免脱离语境的过度解读,文化治理需在包容审慎中守护创作活力。
至此,这一场脱胎于《不差钱》的网络风波宣告结束。
这在上一世其实只是李教授等高知教授和赵苯山的一场关于“雅俗之争”的骂战,这一世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却更加波澜起伏了一些。
但因为路宽罕见地“中途加入战场”,让邪恶轴心针对老赵的报复行动失效,而路宽本人随着近两年发声的增多,也逐渐在成为这个时代的重量级意见领袖。
一个被公智恨得牙痒痒,却只能在楠方系媒体和自媒体里蛐蛐的伏地魔。
他越是在做对的事情,就越会出现更多狗粮选手的狙击和非议。
就像后世2025年《金陵照相馆》的导演,影片公映之后已经开始被各种挖掘黑料攻击了。
路老板一改此前的低调,从猪大粪事件开始增加在舆论场的发声,也是群魔乱舞时代的推动和要求。
……
初四晚,井大伯在家里设宴,请帮助侄女儿初步站稳了演艺道路的路宽夫妻小聚。
路老板行至别墅门前,大甜甜已经雀跃地到门口迎接两人了:“让你们早点儿来的嘛,快请进!”
铃铃铃!
路老板扫了一眼来电显示,抬头冲井甜和老婆示意:“你们先进去。”
随即走远了一些,“喂?赵老师?”
两女一听称呼便知是什么事,大甜甜先挽着刘伊妃进屋。
赵苯山跟今天的井大伯一样,也是来请吃饭的:“小路,多的我也不讲了,这次不是你,我这个年过得就太糟心了!”
其实现在也挺糟心的,本来一家人准备去三亚过冬,结果在京城一直盘桓初四还走不了。
老赵话音顿了顿,情真意切道:“这次算老哥哥欠你个人情,明天请你来家里吃顿家乡菜,都是自家人没外人,现在说这话还赶趟儿吧?哈哈!”
路老板听得莞尔,赵苯山上来就谦辞欠人情,其实就是在隐隐地表达那两顶狍角帽的事儿——
虽然朋友之间好像把互相帮手计算得过于清楚很见外,但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