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他的时代到来了!(原创奥运为雪糕(12 / 24)

1998年临终前,黑泽明致信北野武:日苯电影的未来就拜托你了,你是唯一能够继承我衣钵的人。

但今天的北野武,看着五千年文化滋养下的同行路宽的作品,心里又作何感想呢?

大巧若拙,气象万千。

守正出奇,术进于道!

术进于道,这是所有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东亚艺术家、文学家、茶道家甚至是武术家的毕生追求。

西方导演伯格曼所称的“推开那扇大师的门”,在东亚文化语境下就是从“匠气”到“化境”的跨越。

在今天之前,被黑泽明寄予厚望的北野武还没有太深的感触,而伯格曼对路宽的评价是已经伸手触碰到了这扇门。

此刻的北野武心中即便有所明悟,但却无奈地发现,无论是他还是半岛的导演,都很难跨越文化母体的厚度差异。

即便他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历史文化上,对于东亚国家处在极致的统领地位。

黑泽明的《乱》再宏伟,终究是改编莎士比亚的“借来之火”;

而他自己的《座头市》再凌厉,也不过是武士道美学的盆景式修剪。

日苯艺术家们因为地理疆域的桎梏和由此形成的国民性,仍旧在不断向内发掘。

三岛由纪夫剖腹的决绝、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的孤寂,皆是对“小”的偏执雕琢。

而他这位中国的好友,已经肉眼可见地在触碰“道”的层次,便如这惊才绝艳的开幕式上半场——

绣口一吐,便是千年文明的长卷。

岛国格局,难容大江。

浮世之樱,怎敌泰山?

鸟巢内再次陷入一片黑暗,精通中国文化的北野武不由得又充满期待。

如果把上下半场看做是中国的宋词,上阙已然如此恢弘震撼,那下阙又会如何呢?

中国的现代,能够呈现出对等的锐意峥嵘吗?

站在调度室屏幕前的总导演路宽稍稍松了口气,上半场最后时刻的led屏倒奇迹般地没有“如期”出现黑块,只是轨道稍有些卡顿。

幸好有安排好的常规工作人员在边上手动解决,这些工作人员都伪装得当,不是特意放大镜头看不出端倪。

看着高潮后陷入沉寂的九万人体育场,这一刻的他也有些微微紧张起来。

因为下半场是他的大考。

现代部分的节目几乎都被他推翻,把单调的钢琴弹奏去掉,太极也转移到了上半场。

下半场,是前世北平奥运会开幕式唯一真正地被有理有据诟病的“虎头蛇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