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世界尽头,大师之路为DNF魔剑神加更(15 / 17)

着取暖工具的情侣眼中所见——

南极光弧几乎贴海平面升起,形成“海天双幕”奇观,比格尔海峡漆黑水面倒映出对称光带,船仿佛悬浮于宇宙光廊之间。

“太美了,太神奇了。”刘伊妃看得目眩神迷:“感觉我们已经穿越了世界尽头,到了天上一般。”

青年艺术家也臣服于造物主的神奇:“这不是任何颜料可以调出的色彩,也不是任何画布能承载的层次。”

时间接近11点,极光在乌斯怀亚的夜空中完成了最后的蜕变。

如同被无形巨手撕开的伤口,翡翠色的光流从夜空的裂缝中喷涌而出。

那些光柱并非静止,而是像有生命般扭动着、缠绕着,在墨色天幕上勾勒出远古图腾般的纹路。

小情侣的笑谈完全停止了,游艇的金属缆绳在寒风中铮铮低吟,远处还有乌斯怀亚冰川崩裂的闷响,像某种巨兽咬碎骨骼的脆响。

这些冰川从南极而来,一直在积累、流动、崩裂,而后周而复始。

在这世界的尽头,犹如人生的逆旅一般。

刘伊妃看了看表:“快进入高潮了。”

极光最华丽的一舞只会持续半小时左右,而后会因为太阳风粒子流衰竭,高能电子停止轰击大气,激发态原子回归基态,光效消散。

但两人眼前的海上极光,远比陆地上看去要更加震撼。

刘伊妃从男友的怀里坐直了身体,青葱玉指抚上他棱角分明的侧脸:“路宽?你在想什么?”

“用双极色域撕裂银幕!”

“什么?”

“你等一下!”未来电影大师的瞳孔里倒映着翡翠色光带与墨色海渊的交缠,粗暴地打断了女友的探询。

在他眼中,那些扭动的光柱突然具象化为《球状闪电》中量子态的宏电子——

它们同样以违背经典物理的姿态,在现实与虚无的边界跳着死亡的华尔兹。

科幻电影改编常常面临一个核心难题:

如何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观众能直观感受的视觉奇观?

比如《球状闪电》中的“量子态”,它既不是爆炸的火光,也不是机械的变形,而是一种违背常识的“存在与虚无的叠加”。

传统特效容易把它拍成简单的“透明鬼魂”或“电子特效”,反而削弱了原著中“科学恐怖”的震撼力。

那应该怎么通过电影语言去阐述呢?

自昨天在博卡的彩色铁皮房得到的负面三原色的灵感,到今天这场“痛彻心扉”的天地异象的洗礼,路宽他在一向弱势的电影色彩中觅得一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