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失去联系(‘五四’青年节快乐!)(5 / 12)
个团长,一个特种部队的团长。所以,一时间许昌有点放不开手脚了。
这不仅仅是许昌的问题,很多普通人再遇上一些当官的人的时候,都会放不开手脚,这和外国完全两样,在外国,普通人就算是遇到总统什么,很多人都能够很平静的去对待。
那么为什么中国和外国会有着这样大的区别呢?其实这里面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士大夫文化传承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加强他们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身份,因而人为的把人分为士、农、工、商这四个层次,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地位,一旦某一个层次的人想要越过他所在的层次,就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严厉到甚至是杀人。
士:始指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惟周初的士占有土地和奴隶。春秋的士在军事上是军队的主力,政治上任卿大夫的家臣,经济上或有食田,或有俸禄。
春秋战国期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动,失去了贵族特权,取得了小块土地所有权,逐渐转化为地主阶级或自耕农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大批专门以思想、教育为职业的文士,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形成。
《书.酒诰》:“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
《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左传.昭公七年》:“大夫臣士,士臣阜。”杨伯峻注引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士则卫士之长。
农:亦称“农人”、“农民”、“农夫”等。包括自耕农、佃农和雇农。
中国封建时代主要的生产者,中国历史上受压迫受剥削的基本阶级。春秋时隶属于封建领主,其地位和奴隶差不多。战国始受地主统治。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赵宋之前以劳役地租为主,之后则以出租田地榨取实物地租为主。
《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毛传:“尊者食新,农夫食陈。”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汉书.食货志上》:“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晦,百晦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