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失去联系(‘五四’青年节快乐!)(6 / 12)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夕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一九引《黄志》:“上农资累巨万。次农自足产业,不仰给于人。下农无寸土一椽,全仰给于人。”
工:各种手工业者,就比如是匠户。
商:顾名思义,就是商人。
中国古代社会把人大致分为“士农工商”这几类。最先出现这几个字汇的文献是《管子》:“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由此可以认为。士农工商的分类大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士农工商当中,士地位最高。商地位最低。一般的理解是这样的,士大概就是德行不错的读书人和管理者,农大概就是咱们现在农民,工大概就是从事手工业的人,商大概就是商人了。
缘何士的地位最高,而商的地位最低呢?好多人认为这是儒家腐朽思想所致,并以此为根据来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最先在中国生等等等等,总而言之,大概就是认为儒家不是个好东西。士农工商也是糟粕,也是毒害中国人的。
其实,儒家“士农工商”四等划分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重农轻商”的理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展进程中,大多数的时间维系了社会的正常展,到了封建社会展的末期,才转变为社会的阻碍。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谈一谈儒家“士农工商”四等划分的原由和依据。
一、“士”这一阶层所代表的是读书人、文化人,读书识字并参与国家考核的称为“士子”。
儒家将“士”列为第一阶层虽然有自抬身价的嫌疑,但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生儒士”几乎完全占有了知识份子阶层,其他阶层则基本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作为掌握知识和学问的唯一社会阶层。“士”成为第一阶层本身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特别是那时候的皇帝,他的普遍观点是“吸引儒生、拉拢儒生、利用儒生、改造儒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这个皇帝的皇位才能够坐的安心。
二、“农”凌驾于“工商”之上成为第二阶层。“重农轻商”的思想是广收诟病的一条,认为正是这一思想妨碍了工商的展进步。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历史的大环境,异常低下的农业生产率才是历史的真实。
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失去生存的大前提下,谈什么都是空洞和无用的。
异常低下的农业生产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