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忻州市《五台县》(15 / 18)

十五)寿宁寺

寿宁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大白塔北侧,始建于宋代,原名落佛寺,明代改为现名。寺庙规模虽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

寿宁寺的山门小巧别致,进入山门后,可见天王殿内四大天王神像威严耸立。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像,佛像雕刻细腻,神态安详。寿宁寺在历史上与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发展紧密相连,曾是众多高僧讲经说法的场所之一。寺内还保存有一些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古籍,对于研究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寿宁寺地理位置优越,临近五台山核心景区的多个着名寺庙,游客在游览周边寺庙的同时,也常来此参观,感受这座古寺的独特魅力。

六、民俗风情

(一)五台山骡马大会

五台山骡马大会是五台县历史悠久且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前后,大会在台怀镇举行,会期长达一月之久。

大会期间,来自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客商带着骡马、牛羊等牲畜以及各类农副产品、日用百货齐聚于此。这里不仅是牲畜交易的场所,更是民间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大会现场,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剪纸、刺绣、面塑等民间艺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作品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还有精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如晋剧、北路梆子等戏曲演出,演员们的精彩唱腔和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锣鼓、秧歌等表演热闹非凡,表演者身着鲜艳服饰,随着鼓点舞动,展现出当地百姓的热情与活力。五台山骡马大会已成为展示五台县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商人前来参与。

(二)五台赛戏

五台赛戏是五台县独特的民间戏曲形式,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戏表演多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庙会期间进行。

赛戏的表演形式古朴,以说唱为主,表演时演员们头戴面具,身着传统戏服,表演动作粗犷豪放。其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如《姜子牙封神》《唐僧取经》等。赛戏的音乐伴奏简单,主要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节奏鲜明,极具感染力。五台赛戏的传承至今,保留了许多古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元素,对于研究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当地百姓对赛戏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演出,村民们都会早早聚集,共同享受这一传统艺术盛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