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阜新市《彰武县》(10 / 13)

彰武县境内的燕长城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为防御东胡族而修建的军事工程,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长城呈东西走向,贯穿彰武县北部,全长约50公里,现存墙体残高0.5-2米,底宽3-5米,由夯土筑成,部分地段可见明显的夯土层。

在章古台镇、阿尔乡镇等地的长城遗址上,还发现了当年戍边士兵使用的陶片、箭簇等遗物。燕长城遗址是彰武县最古老的历史遗迹之一,见证了古代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与融合,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平安堡遗址

平安堡遗址位于彰武县兴隆山镇,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约5700年。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88年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器型有罐、钵、碗等,表面多饰有压印纹、划纹;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刀等,制作工艺较为成熟。

平安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彰武地区就已有人类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是研究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民俗风情:多民族交融的生活画卷

彰武县是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彰武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夏季,在西六家子镇、大冷镇等蒙古族聚居区,都会举办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是传统“男儿三艺”。赛马场上,骑手们身着蒙古族盛装,策马扬鞭,奋勇争先;摔跤场上,搏克手们赤膊上阵,展现力量与技巧;射箭场上,选手们凝神静气,比拼精准度。场外,蒙古族妇女会摆上奶豆腐、手把肉等美食,游客可品尝奶茶、马奶酒,观看安代舞表演,感受蒙古族的热情豪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族的传统习俗在彰武也得到很好的传承。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除夕夜吃年夜饭、守岁,大年初一拜年、给压岁钱;元宵节有猜灯谜、扭秧歌的习俗,县城和各乡镇的秧歌队会沿街表演,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端午节则有吃粽子、戴香囊、插艾蒿的习俗,祈求平安健康。

满族的民俗在彰武东部乡镇仍有保留。满族妇女擅长刺绣,常以花鸟、山水为题材,在服饰、鞋垫上绣出精美图案;满族的饮食文化中,苏子叶饽饽、酸汤子等特色食品深受喜爱。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满族群众会过“颁金节”,纪念满族的诞生,举行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