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岳阳楼记(4 / 12)
的肌理,却仿佛仍能嗅到当年挥毫时的墨香,混着洞庭湖的水汽,在千年后的风里轻轻漾开。
他不是文人,读不懂那些平仄韵律里的家国情怀,却莫名觉得,这字里行间的坦荡,比江湖上的刀光剑影更有力量。
穿过碑廊,石栏后的湘水便毫无预兆地铺开在眼前。
十一月的湖水褪去了盛夏的浑浊,像一块被打磨过的碧玉,泛着清透的光泽。
远处的天际线与水面连成一片,夕阳的金辉洒在波纹上,碎成万千光点,随波逐流时像一群跃出水面的银鱼。
温羽凡靠着冰凉的石栏,望着那片浩渺,忽然想起有人说过“湘水有灵,能洗江湖杀伐气”。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自嘲的笑。
手腕上那道被蛊毒侵蚀过的淡青色疤痕还在,后颈的旧伤偶尔会在阴雨天隐隐作痛,这些都是杀不死的印记。
可不知为何,望着眼前这汪平静的水,胸腔里翻涌了半个月的焦躁,竟真的像被湖面的涟漪抚平了似的,一点点沉了下去。
远处的湖面上,几艘归帆的剪影正缓缓靠近。
白帆被夕阳染成橘红色,帆布褶皱里漏下的光在水面投下晃动的光斑,恍惚间竟像极了苗疆梯田里错落的吊脚楼——那些黑褐色的木楼在雾里若隐若现,檐下的铜铃被风拂动时,声线与此刻的浪涛声竟有几分相似。
他想起阿朵递给他青布对襟衣时,指尖划过布料的温度;
想起猎头寨第三栋吊脚楼里,那具女尸空洞眼窝中跳动的幽绿鬼火;
想起冰蝉玉牌贴在胸口时,那穿透骨髓的凉意。
这些画面在脑海里翻涌,却没有带来往常的惊惧,反倒像被湘水滤过似的,多了几分遥远的朦胧。
直到暮色开始漫上来,他才转身走向岳阳楼的登楼石阶。
木质楼梯被无数人踩过,每一步都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老伙计在低声絮语。
二楼的回廊处,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正站在石碑前,奶声奶气地跟着妈妈读《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
稚嫩的语调与远处浪涛拍岸的“哗哗”声撞在一起,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孩童读错“浩浩汤汤”的发音时,自己先咯咯地笑了起来,声音脆得像银铃。
温羽凡站在廊柱后,看着那张小脸上沾着的夕阳余晖,忽然想起儿子小时候背唐诗的模样——也是这样,错字连篇却中气十足,奶味的气息里裹着烤红薯的甜香。
一阵风从檐角钻进来,卷动了孩童额前的碎发。
檐下的宿鸟被惊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